《黑龙江大学报》  

第01版:第01版

校领导深入学院推进“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整改落实

摘要:校领导深入学院推进“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整改落实 本报讯(记者 姜彦新 张笑雷)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委第二批主题教育推进会议精神,学校党委先后组织召开校内巡回指导组工作汇报会、全校主题教育推进会和校领导班子整改整治工作推进会,以上率下层层传导压力、压紧压实工作责任,带头推动主题教育走深走实。近日,校党委书记王永清、校长付宏刚又分别深入建筑工程学院、文学院,调研了解学院层面主题教育推进情况,现场指导推动有关问题的整改落实,督促学院领导班子切实履行主体责任,保持劲头,持续发力,向问题?“叫板”、让师生“叫好”,确保主题教育取得扎实成效。相关校领导和相关单位负责同志参加调研。 11月19日,王永清书记、董玉庭副校长一行深入建筑工程学院,实地考察了东北寒区土木工程校级重点实验室和省级黑龙江省村镇饮水安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听取了两个部门负责人的情况汇报。随后,王永清书记与学院教师代表进行了座谈,听取了院党总支书记刘志强、院长刘洪波关于学院基本情况、师资结构及职称情况、专业建设情况、科研情况以及下步工作打算的汇报。期间教师代表结合学院工作实际和学院发展面临的问题和挑战,从工程认证、职称评定、横向课题经费管理等方面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王永清书记对建筑工程学院领导班子工作给予肯定,并提出两点希望和要求:一是希望领导班子借助主题教育的开展,进一步凝心聚力,提高干事创业的精气神,发挥学院的主体作用,加强对青年教师的锻炼和培养,让老师们都动起来。二要注重挖掘和发挥校友资源,强优势、补短板,增强服务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能力,把服务社会工作做实做好。 11月6日,付宏刚校长深入文学院,与学院教师进行了座谈。座谈会上,他听取了学院院长陈才训关于学院总体情况、人才培养、学科建设、人才队伍建设、教师职称结构和年龄结构、学院发展存在的突出问题以及下一步的发展规划等方面情况的汇报。期间与会教师结合自己工作和生活实际,围绕本科教学、课程建设、论文发表、职称评定、四级薪酬、教职工住房等方面提出意见和建议。付宏刚校长对文学院的整体工作给予了肯定,现场回复了大家关心关切的问题,并就部分不能现场解决的问题进行认真记录,表示将进一步研究,争取早日予以解决。付宏刚校长在会上强调,高校教师要有责任心,有情怀,在教书育人的岗位上尽职尽责,为学生成长成才尽心尽力,努力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黑河市委副书记、市长马里走进我校开展宣讲推介

摘要:黑河市委副书记、市长马里走进我校开展宣讲推介 本版责任编辑 张笑雷 张康瑶 本报讯(记者 张笑雷 黄思钧 耿亚伟)为增进在校大学生对我省各地情况的认识了解,吸引大学毕业生留在龙江创新创业,推动市校开展人才、科技等领域合作,按照省委要求,11月27日,黑河市委副书记、市长马里走进我校开展宣讲推介,诚邀学校师生到黑河市就业创业,助力黑河全面振兴。我校校长付宏刚出席宣讲会并致辞。副校长于文秀主持宣讲会。黑河市副市长陈晓杰,黑河市各县(市、区)、市直有关单位负责同志和黑河市企业家代表,我校相关部门负责同志及广大师生参加宣讲活动。 黑河市政府专门为此次活动制作了宣传片,介绍了黑河市的自然资源、发展目标、产业结构和人才政策。 付宏刚校长在致辞中表示,本次宣讲活动既是我省政校企合作日益拓展的一次具体行动,也是学校立足办学优势、服务龙江作贡献的难得机遇。我校将以此次宣讲活动为契机,坚持以服务地方发展支撑“双一流”建设的战略定位,不断推动双方合作走深走实。他相信在双方的坦诚交流和精诚合作下,必将在龙江振兴的历史征程上,携手开创各项事业发展的美好明天! 随后,马里市长以《逐梦最北自贸片区开启人生精彩之路》为题,从黑河到底好在哪、黑河能提供什么样的舞台、黑河能为大家的发展提供什么保障三个方面作主旨宣讲。他说,黑河是一座开放之城、魅力之城,更是一座希望之城。开放的城市,最具活力,最具生命力,当前,黑河面临着重大的发展机遇,求贤若渴地等待各方人才来书写浓墨重彩的一笔,共同当好黑河转型发展的见证者、开创者、建设者。 据悉,在宣讲会前,我校与黑河市在主楼8楼会议室举行了战略合作签约仪式,副校长于文秀、黑河市副市长陈晓杰代表双方签订了市校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我校第二十四次学生代表大会、第七次研究生代表大会开幕

摘要:我校第二十四次学生代表大会、第七次研究生代表大会开幕 11月30日,黑龙江大学第二十四次学生代表大会、第七次研究生代表大会开幕式在我校音乐厅举行。 学校领导王永清、付宏刚、蒋晶洁、丁宏、荣盘祥、严明、陈文远、于文秀、陈德明应邀出席开幕式。团省委学校部负责人刘威、省学联驻会执行主席密晓楠以及我校相关职能部处主要负责人,各学院党委(党总支)书记、各学院主管学生工作副书记、全体辅导员以及各兄弟高校嘉宾也应邀出席大会开幕式。开幕式由校第二十三届学生会委员会第二任期主席许一博同学主持。 校党委书记王永清在开幕式上发表了讲话。王书记希望全体同学要学习感悟习近平总书记的教诲和期待,坚决听党话、跟党走,用青春的奋斗走好在黑大的求学之路,用信仰的光芒指引前行的方向,争做传承黑大精神、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王永清书记强调,全校党组织、各部门、各学院要一如既往关心、关爱青年学生,对学生会和研究生会给予悉心的指导和帮助,共同履行好育才兴邦的神圣使命。王书记还对全校青年学生和新一届学生会、研究生会提出了三点希望:树立远大理想,找准人生航向;刻苦学习钻研,书写奋斗青春;牢记服务宗旨、引领凝聚青年。 校团委 供稿

听张家骅教授讲述初心故事

摘要:钟情教育 献身龙江听张家骅教授讲述初心故事 本报讯(记者 王颖 张梅)按照学校“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工作安排,11月27日,我校在音乐厅举办“师德?文化大讲堂”第六期——“教育报国守初心,立德树人担使命”先进人物事迹报告会。此次报告会的报告人是我校国家级教学名师奖、中国俄语教育终身成就奖获得者张家骅教授,各学院的教师代表800余人出席报告会。 报告会上播放了张家骅教授个人成就视频短片。在全场热烈的掌声中,张家骅教授走上讲台。他以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展经历为主线,讲述了自己从本科毕业后成为一名中学教师,到高考恢复后成为第一批俄语专业研究生;从研究生毕业留在黑龙江大学任教,到公派苏联普希金俄语学院进行学术交流;从创建黑龙江大学俄语语言文学研究中心,到现如今正在进行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的研究的工作历程。 (下转3版)

我校付宏刚教授再次入选全球高被引科学家榜单

摘要:我校付宏刚教授再次入选全球高被引科学家榜单 11月19日,科睿唯安(Clarivate Analytics)正式公布2019年全球?“高被引科学家(Highly-Cited Researchers 2019)”榜单。中国内地本年度有636人次上榜,黑龙江省共有17人次上榜。其中哈尔滨工业大学11人次,哈尔滨工程大学4人次,黑龙江大学1人次,东北石油大学1人次。 我校付宏刚教授再次入选交叉学科领域的全球高被引科学家榜单。付宏刚教授是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首批“国家万人计划”百千万工程领军人才,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英国皇家化学会会士,入选RSC材料领域TOP1%高被引中国作者榜。近年来付宏刚教授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论文三百多篇,总被引16000余次,发表高被引和热点论文五十多篇,H因子68。 科学技术处 供稿

我校教师在全省高校党支部书记素质能力大赛中获得佳绩

摘要:我校教师在全省高校党支部书记素质能力大赛中获得佳绩 日前,由黑龙江省委教育工委主办的全省第二届高校党支部书记素质能力大赛决赛在东北林业大学举行。哲学学院党总支教工第二党支部书记王秋同志代表我校参赛并荣获三等奖。 经过基础知识测试、主题党日活动方案设计和党务工作与中心工作融合案例评比,王秋同志以初赛第二名的成绩,从63名参赛选手中脱颖而出顺利晋级决赛。通过谈心谈话、微党课的比拼,荣获三等奖,为我校基层党建工作又添一项新成果。在本次比赛全过程中,王秋同志始终坚持立足实际讲支部工作成效,稳扎稳打,严谨求实,展示了风采,交流了经验,展现出我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扎实的理论功底和实践能力、较高的党性素养和锐意进取的精神风貌。 党委组织部 供稿

我校教师在全省高校军事理论教学比武竞赛中获得佳绩

摘要:我校教师在全省高校军事理论教学比武竞赛中获得佳绩 日前,由黑龙江省教育厅、黑龙江省军区战备建设局举办的“2019年黑龙江省普通高等学校军事理论教学比武竞赛”在哈尔滨举行,全省共有66所高校参赛和观摩。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军事教育教学研究部教师卢茁荣获教学比武竞赛三等奖。 我校教师卢茁的参赛作品题目为《信息化战争》,在教学比武竞赛展示中,他以扎实的基本功、良好的教学素养、创新的教育理念和娴熟的授课技巧赢得了评委的一致好评,最终荣获三等奖,为学校赢得了荣誉,也充分展示了我校军事理论课教师队伍的风采。 武装部、马克思主义学院 供稿

我校在哈尔滨市大学生创业大赛中获得佳绩

摘要:我校在哈尔滨市大学生创业大赛中获得佳绩 日前,由黑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哈尔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联合主办的第十届哈尔滨大学生创业大赛在哈尔滨市人力资源中心举行。 经过层层选拔,我校“基于大数据的业务运营支撑系统”和“网安精灵——无线网络安全飞行检测器”两个项目最终入围总决赛。我校头雁科技团队的“基于大数据的业务运营支撑系统”项目取得了本届大赛最高奖——A类(创业类)特等奖的优异成绩;“网安精灵——无线网络安全飞行检测器”项目获得B类(创意类)三等奖。同时,我校获得了本届大赛的优秀组织奖。我校获奖团队将分别获得大赛主办投入的项目扶植资金3万元、0.8万元。 创业教育学院 供稿

第02版:第02版

从延安走来 抗大三分校是一所“特种兵”学校?

摘要:从延安走来 抗大三分校是一所“特种兵”学校? 编者按: 黑龙江大学诞生于革命圣地延安,其前身是 1941 年 3 月成立的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第三分校俄文队,后陆续更名为中央军委俄文学校、延安外国语学校、东北民主联军总司令部附设外国语学校、哈尔滨外国语专门学校等,1958 年成为黑龙江省第一所综合性大学——黑龙江大学。在 78 年的办学历程中,学校五次易地、十次更名,几经变迁却始终守望延安精神与抗大传统,逐步形成了以“志存高远、爱国奉献、艰苦奋斗、自强不息”为主旨的黑大精神。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值此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70 周年和黑龙江大学建校 78 周年之际,我们推出“从延安走来”系列推送,带领大家再次回望学校发展的红色历程,重温那段充满着无限光荣与梦想的峥嵘岁月。 一 、 创办抗大分校 1938 年 10 月,广州武汉相继沦陷,中国的抗日战争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相持阶段,国民党内投降主义势力猖獗,对陕甘宁边区的封锁加剧,革命知识青年投奔抗大的难度加大,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开始考虑深入敌后创办抗大分校,就近为八路军、新四军培养训练干部。中共六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广泛开展敌后方的游击战争,建立和巩固更多的抗日根据地,大量设立各级培养干部的学校。 1938 年 11 月,毛泽东在抗大干部会上指出:六中全会以后,全中国都要有个整个的布置,教育工作也要有整个的布置,我们决定有组织有系统地把抗大分散到各地方去。随即,抗大总校分出干部和学员,创办了第一、第二分校,并开赴晋东南和晋察冀,抗大总校则改为培养八路军比较高级干部的学校。1938 年 12 月,抗大召开“关于学校改变建制”干部动员大会,毛泽东再次指出:我们党的任务就是要增加力量来停止敌之进攻,准备我之反攻,最基本的推动全盘工作的正确方针是培植干部,去领导千百万群众进行抗日战争。 二 、 第三分校正式组建 1939 年 6 月 20 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作出《关于抗大陕公本校等迁到晋东南的决定》,决定抗大总校东渡黄河迁往晋东南敌后办学,同时决定以抗大总校部分教职学员为基础在延安建立抗大第三分校,负责培养八路军后方留守兵团的干部及接受附近省、区来校就学的青年。第三分校主要由抗大总校第五期的第一、二、五大队各一部和总校部分教职员为基础组成。第三分校的校长由许光达担任,许光达曾担任抗大训练部长、教育长,后来成为新中国开国大将,曾任首任装甲兵司令员。第三分校的副校长由陈奇涵担任,陈奇涵曾任中央军委参谋部部长兼延安卫戍司令与防空司令,后继任第三分校校长,新中国成立后被授予上将军衔。第三分校的第三任校长是郭化若,曾创办八路军炮兵学校并任校长,新中国成立后被授予中将军衔。三位校长均成为了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都获得了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在成立之初,第三分校第一期共招收了学员 1758 人,绝大部分是奔赴延安的外来知识青年。学员编成两个大队及政工队、参谋训练队、东北干部训练队等直属学员队。第一大队大队长胡登高,第二大队大队长何辉燕,直属一队(参谋训练队)队长李国华,直属二队(东北干部训练队)高存信、张学思(张学良之弟)。这五位第三分校的奠基队长,为第三分校的教育事业做出突出贡献,在新中国成立后其中 4 位被授予少将军衔,1 位被授予大校军衔。在第一期学员的毕业典礼上,朱德总司令发表了讲话,他勉励学员们:“要继续学习,要从工作中学习,使理论和实际打成一片。” 三 、 培养“特种”作战人才 在抗大的 12 所分校中,唯独第三分校一直在延安办学。虽然也经常遭到日军的袭扰和国民党军队不断制造的摩擦,但是与敌后抗日根据地相比,当时延安的环境还是要安定许多。这也决定了在人才的培养方面,第三分校与其他的分校有所不同,主要是在中央军委直接领导下着重培养高级干部和“特种”作战人才。1941 年 8 月,中央军委根据抗战形势和部队发展需要,特别指示抗大总校及各分校 :训练干部前后方要有个分工,前方训练步兵干部,后方则主要培养特种兵干部。1941 年 10 月,第三分校的第三期学员开学,全校共有 4 个大队:参谋大队、俄文大队、炮兵大队和工程大队,第三分校的“特种”作战部队和专门人才的培养主要体现在这四支队伍的建设上。 一是参谋队伍,抗大总校在 1939 年 1月成立了参谋训练队,共招收学员 120 名,是我军培养的第一批专业的参谋干部,总校挺进敌后办学后,该队伍划归第三分校建制。毛泽东非常关心这支队伍的教学工作,亲自审核训练计划,并 3 次为学员讲授军事辩证法。二是俄文专门人才,为了着手培养介绍苏联先进军事科学方面的俄文人才,1941 年 3 月,第三分校在延安城东门外清凉山东麓的黑龙沟成立了俄文队。俄文队后来逐渐发展为中央军委俄文学校、延安外国语学校、东北民主联军总司令附设外国语学校,是黑龙江大学的前身。三是工程兵队伍,1941 年 3 月, 中 央 军 委在安塞筹备成立航空工程学校,对外称第十八集团军工程学校,开始训练培养自己的航空机械工程人才。同年 10 月,因为苏德战争爆发,苏联不能派人来授课,当时正值“精兵简政”,中央军委决定航空工程学校停办。校长王弼和教务主任常乾坤率学员数十人,调到抗大三分校,成立工程队。这些学员在抗战胜利后奔赴东北,成立了东北航空学校,为空军的建立奠定了基础。四是炮兵队伍,尤其是炮兵团教导营的并入,为以后炮兵的发展壮大做了人才和技术方面的准备,许多后来活跃在炮兵各级领导岗位上的高级将领就来自这支队伍。 四 、 艰苦奋斗作风 由于国民党对边区实行政治压迫、军事进攻、经济封锁,边区的生活十分困难,物资十分匮乏。在窑洞里学习没有桌椅,学员们自带小板凳,用大腿做依托记笔记。学员们吃的是小米饭,喝的是白菜汤,规定每人每日三钱的油,也不能完全保障,粮食不足的时候就只能喝点稀粥。学员们的衣服、被褥都很单薄,潮湿的窑洞里跳蚤也特别多,在寒冷的冬天,学员们吃尽了苦头。 在艰苦的岁月里,第三分校的全体师生注重发扬抗大艰苦奋斗的精神,按照党中央关于“自力更生、劳动生产、克服困难”的号召,一面学习、一面生产,保证了学校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毛泽东到第三分校讲演时曾诙谐地说:“蒋介石不给我们那几块钱有什么要紧?他给我们那几块钱,还不够我们买辣椒吃!”没有 粮 食 自 己种,没有窑洞自己挖,没有木炭自己烧。为了解决驻地分散问题,学校把学员集中到清凉山一带,便于教学的开展和学员的管理。全体师生一齐挖建窑洞、开荒种地,不论干部学院,不论男女老少,大家一边干活一边唱歌,一边走路一边讨论,整个队伍的精神风貌十分向上。 五 、 合组军事学院 1941 年 11 月 21 日,中央军委决定将八路军军政学院第三队、第四队与抗大第三分校合组军事学院,由朱德总司令兼任院长,叶剑英任参谋长兼任副院长,郭化若任教育长。同年的 12 月 1 日,军事学院举行开学典礼。全院分为高干队和特科两个部分,共编为一个高干队,两个炮兵队,一个工兵队,一个参谋训练队,一个机械工程队,一个俄文队。 1943 年 2 月,中央军委任命徐向前为军事学院院长,李井泉为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3 月,抗大总校从晋东南由何长工副校长率领返回陕甘宁边区到达绥德,军事学院以及第二分校、第七分校的一部分并回总校。第三分校的办学历程从时间上并不长,甚至有些短暂,但是在那个特定的历史时期,却发挥了她特殊的作用,并积累了宝贵的特殊兵种和专业人才培养的经验。而作为从抗大三分校走出来的高校,黑龙江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正在将第三分校的红色血脉延续!(本文参考《中国共产党历史》《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史》《回眸抗大丛书》《晚霞集》等资料) !

第03版:第03版

听张家骅教授讲述初心故事

摘要:钟情教育 献身龙江听张家骅教授讲述初心故事 (上接 1 版) 张家骅教授表示,黑龙江大学俄语学科传承延安精神,继承革命传统,几代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把黑大俄语学科建设成为我国名副其实的一流俄语教学科研平台,能够成为这个队伍的一员感到幸运和骄傲,并立志在俄语语言教学研究领域奉献终生。张家骅教授用朴实的语言,真挚的情感,讲述了他钟情教育、献身龙江的感人故事。 报告会上,主持人邀请张家骅教授教过的学生代表黑龙江大学新一代俄语人向他致敬。黑龙江省教学名师、俄语学院党总支书记黄东晶教授上台为老师献花。黄东晶教授向张家骅教授表达了深深地感激之情,讲述了在自己人生的每一个重要节点上,老师给予她的关怀与帮助,并向张家骅老师鞠躬表示感谢。主持人在报告总结中表示,张家骅教授身上的精神力量令我们感动,更鞭策着我们不断前行。站在新时代的起点上,让我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祖国的教育事业,为黑大的蓬勃发展,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报告会的最后,全场再次以热烈的掌声向张家骅教授致敬。 政府管理学院教师张晓峰表示,听了张家骅教授的报告,深深地被张老师的事迹所感动,作为年轻一代教师,一定向张老师学习,为学校的强校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化学化工与材料学院教师苏书玉表示,听了报告会之后感触良多,张家骅教授是学校教书育人的楷模,他的精神非常值得学习。俄语学院的关秀娟老师表示,能亲耳听到老师讲述他过去的事情感到很亲切,认为每一个人都应该像张老师一样做好自己的工作,做好每一件事情,使我校的俄语教学工作更上一层楼。化学化工与材料学院的曲阳老师表示,老一辈的教师对于黑大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正是因为有像张老师这样的老前辈,才使得黑大有了今天的发展,张老师的事迹体现了本次报告会“教育报国守初心,立德树人担使命”的主题,张老师的先进事迹和精神都值得年轻人学习,自己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黑大发展做出贡献。 ( 图文来源 黑龙江大学新闻中心 )

在俄罗斯唱出中国古典诗词之美

摘要:在俄罗斯唱出中国古典诗词之美 11 月 12 日 至 16 日, 远东联邦大学孔子学院邀请国家艺术基金项目“古典诗词吟唱的新媒体传播”负责人、黑龙江大学刘冬颖教授,与项目音乐制作人何洋、新媒体平台“风雅弦歌”主编任梦一,来到俄罗斯符拉迪沃斯托克市,为当地近 500 名大中小学生及部分中国留学生分别做了两场《唱出中国古典诗词之美》的讲座,现场教唱中国经典诗词。讲座由远东联邦大学东方学院院长普斯托沃伊特Е.В. 主持,刘冬颖老师向远东联邦大学东方学院赠送了自己的著作及主讲慕课《中华诗词经典吟唱》的光盘,希望以古诗吟唱的形式,助力当地学生汉语学习。 讲座座无虚席,教室台阶上也坐满了认真听讲的学生,远东联邦大学东方学院的师生及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关学院、国立经济服务大学、国立技术大学、国立渔业大学等高校的学生一起,热情满满地期待以音乐与诗词相结合的方式了解汉语,体验中国古典诗词吟唱的独特魅力。穿汉服与行中国古代揖礼。刘冬颖老师团队将此次《唱出中国古典诗词之美》讲座当作中华文化精粹展示的平台,与任梦一现场着汉服教学,并为俄罗斯学生们准备了多件中国传统汉服,讲座前提前给各校学生代表穿上。刘老师和任梦一为大学生展示了中国传统的作揖礼,以表示相互的问后与友好。展示中国传统工艺品。刘老师给俄罗斯学生带来了中国的竹简、经折装和线装古书及扇面、剪纸、皮影等中国传统工艺品,帮助学生多元了解中国文化的魅力。学习古诗词吟唱。刘老师由 2016 年诺贝尔文学奖颁发给美国歌手鲍勃 ? 迪伦引入讲座内容,认为在全世界历史上,诗歌与音乐紧密相连是一个普遍的文化现象,并举例俄罗斯的著名行吟诗人,引发了大学生们的共鸣。最后,讲座以全体起立吟唱中国诗词经典名篇和彼此行中国传统作揖礼结束,俄罗斯大学生充分感受到了风雅中国、文质彬彬、诗乐合一的美。 11 月 15 日,国家艺术基金项目刘冬颖老师团队来到远东联邦大学孔子学院,与中方院长李芳教授、俄方副院长舒里卡 Н.И.、于喜斌老师及孔院的工作人员座谈,就海外留学生汉语学习、海外中国文化传播、中国诗词海外传播的选篇、中国诗词音乐应多元化等方面进行了交流。 刘老师向远东联邦大学孔子学院在海外传播中国文化所做的贡献表示致敬,表示愿意与孔子学院的教师一起,为在海外讲述中国故事、彰显中国精神尽一己之力。让我们通过优美的乐曲,唱出古老而独特的中国雅韵之美,中国古典词文与音符的和谐之美,从音乐角度走进中国古典诗词,让古诗词吟唱助力海外汉语学习! 国际合作与交流处 供稿

“拥抱青春,携手御艾”

摘要:“拥抱青春,携手御艾”——我校开展艾滋病防治知识宣传活动 本报讯(记者 吴琦 耿亚伟)12 月 1 日是“世界艾滋病日“,为普及艾滋病防治知识,提高大学生自我保护意识,树立正确的生命观、促进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根据《黑龙江大学 2019 年感恩教育宣传及艾滋病预防知识宣传月活动方案》,我校开展了一系列普及艾滋病防治知识的活动。 学工部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以“美好青春我做主——拥抱青春,携手御艾”为主题组织开展了 2019 年艾滋病防治知识宣传月活动。后勤管理处校医院党支部开展了“携手献爱心,共做红丝带”志愿服务活动,校医院全体党员集中制作了300枚“红丝带”,为参加讲座的每位师生发放佩戴。文学院、俄语学院、数据科学与技术学院、信息管理学院、俄语学院、艺术学院等学院陆续开展艾滋病防治知识宣传教育工作。各学院以联合二级心理辅导站、开展主题班会、讲座等方式为同学们科普艾滋病相关知识,通过分析大学生感染艾滋病案例,从感染原因、发病期症状、病后危害等方面进一步系统地阐释了大学生应如何确认识艾滋病、防治艾滋病,让同学们意识到掌握艾滋病防控知识的必要性、重要性;通过普及不同年龄段和地区艾滋病和艾滋病病毒感染情况,介绍不同目标人群特点,以及相对应的预防措施,宣传了相应的法律法规,呼吁大家要呵护生命健康,用实际行动抵御艾滋,能够健康快乐地度过大学生活,成就更好的自己。 丰富多样的艾滋病防治知识宣传活动,让同学们对艾滋病的起源、发展过程以及传播途径有了一定的了解,掌握了预防艾滋病的途径和方法,增强了同学们对于艾滋病的防范意识,自我保护意识,预防艾滋病的社会责任感,有利于同学们的身心健康发展,让同学们对艾滋病人多一份尊重与关爱,更认识到抵御艾滋是大家的共同责任。远离艾滋、关爱生命,从预防做起,从生活细节做起。

“艾滋”科普小课堂开讲啦!

摘要:“艾滋”科普小课堂开讲啦! ☆艾滋病究竟从何而来☆艾滋病,是人类因为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后导致免疫缺陷,并发一系列机会性感染及肿瘤,严重者可导致死亡的综合征。目前,艾滋病已成为严重威胁世界人民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 ☆艾滋病的传播途径有哪些☆艾滋病传播的传播途径有三个:性接触传播、血液传播、母婴传播。(1) 性接触传播。无保护性性交,有多个性伴侣,男男同性性行为等。(2) 血液传播。与别人共用注射器静脉注射吸毒;使用未经严格消毒的注射器、针头;使用未经严格检测的血液或血制品。 (3) 母婴传播。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女性怀孕、生育和哺乳,都可能造成孩子感染艾滋病病毒。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或病人握手、拥抱、共同进餐、共用劳动工具等不会感染艾滋病。 ☆艾滋病如何预防☆艾滋病虽然是一种危险的传染病,但却是可以预防的,只要每个人都掌握预防艾滋病的知识,注意如下事项,就可以把传染艾滋病的危险性减少到最低限度。 (1) 预防经性途径传染艾滋病要洁身自爱、遵守性道德,正确使用避孕套。 (2) 预防经血液途径传染艾滋病是不要吸毒;避免使用未消毒的器械拔牙和其他侵入人体的操作,避免使用不安全的血液和血液制品。 (3) 已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妇女避免怀孕和哺乳。

我校学子在全国“挑战杯”大赛中
喜获佳绩

摘要:我校学子在全国“挑战杯”大赛中喜获佳绩 近日,由共青团中央、中国科协、教育部、中国社科院、全国学联和北京市主办的第十六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决赛落下帷幕。在我校团委的认真组织下,我校四件作品荣获国家级三等奖,获奖数量在省属高校中排名第一。本次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的获奖必将进一步推动我校大学生学术科技活动开展,有助于培育大学生的创造和创新意识,全面提高我校学生综合素质,希望全校同学积极参加各类学术科技活动,开展学术研究和创业实践,不断提高创新能力和学术水平。

我校学子在第十二届多语种全国口译大赛中获得佳绩

摘要:我校学子在第十二届多语种全国口译大赛中获得佳绩 为进一步提高我国高校翻译人才培养质量,实现课堂翻译与社会翻译实践的有机结合。近日,第十二届多语种全国口译大赛在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召开。本次比赛由中国翻译协会、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共同主办。据了解,本届口译大赛涉及日语、法语、俄语、德语、朝(韩)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共 7 个语种,来自全国47 所高校的 107 名选手相聚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参加口译大赛决赛。我校俄语学院杨诗琳同学在比赛中沉着冷静,发挥稳定,最终喜获俄语组第二名的佳绩。

我校举办“辅导员工作室建设”主题沙龙

摘要:我校举办“辅导员工作室建设”主题沙龙 11 月 26 日上午,为进一步推进辅导员工作室建设,明确各工作室建设内容、制定发展规划,学生工作部围绕“辅导员工作室建设”举行本年度第四期辅导员沙龙。 李石处长对辅导员工作室建设整体情况进行介绍,希望通过工作室建设,为辅导员创造一个研究交流、学习提升的平台,将工作室作为展示辅导员风采的窗口,切实提高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水平。各工作室成员从本工作室具体情况出发,畅所欲言,提出了符合工作实际的工作举措、意见和建议。 下一步,学生工作部将继续加大辅导员工作室建设力度,提供工作指导,做好工作保障,逐步将工作室建设成为机制健全、资源共享的辅导员理论研究与实践基地,扎实推进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建设。 学工部供稿

校朝阳爱心志愿服务队举行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报告会

摘要:校朝阳爱心志愿服务队举行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报告会 近日,我校朝阳爱心志愿服务队在音乐厅举办“志愿献礼祖国,青春点亮山河”为主题的 2019 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报告会。学校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和朝阳爱心志愿服务队指导单位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软件学院等单位负责人以及各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指导老师出席此次报告会,1000 余名志愿者代表参加本次报告会。 民族舞蹈《点亮梦想》以西南地区文化特色为基础,在舞蹈中展现支教队员对山区孩子们爱与期待。歌曲《继续——给 15 岁的自己》展示了孩子们有趣的学习生活以及与志愿者们亲密相处的时光。水墨画《一路黔行》展示了黑大学子始终怀揣着志愿梦想,用真挚的心去温暖身边的人。朗诵《让世界听见我》是每一个山区孩子的心声与愿望,是他们对美好未来的憧憬与向往,号召更多人关注山区支教,和朝阳一起点亮他们的梦想。歌曲《少年中国说》、手语操《遥远的歌》、舞蹈《芳华》,展现了黑大学子的青春风采,以歌声与舞蹈献礼祖国,不忘奋斗路,无悔志愿心。接着,朝阳爱心志愿服务队往期优秀队员做支教汇报,讲述志愿经历,以真实的故事彰显志愿风采,用温暖传递志愿支教的力量。报告会在支教队员合唱《凤凰花开的路口》中落下了帷幕。 善良赋予我们勇气,奔向远方,点亮山区孩童的梦想。用一点点付出,展现生命的意义,用一次次实干,诠释志愿的精神。支教路上,朝阳已走过十二载,在一代代志愿者的努力下一路成长。朝阳,我们一直在路上。 校团委供稿

第04版:第04版

冬季冰场,重现满族“冰嬉”大典

摘要:冬季冰场,重现满族“冰嬉”大典 冰嬉是什么 冰嬉亦称“冰戏”,是我国北方人民一项传统的体育活动,其由来已早,具体起源于何时,现无确切考证,但至迟在宋代就有了“冰嬉”的明确记载。据《宋史·礼志》记载,当时的皇帝就喜欢冰上的娱乐活动,在后苑里“观花,作冰嬉”。这项活动在元明时期初见规模,至清代而大盛。 《帝京岁时纪胜》中“滑擦”条称:寒冬之时,“都人于各城外护城河上,群聚滑擦(即滑冰)”。《帝京岁时纪胜补笺》中说:“什刹海、护城河冰上蹴鞠,则皆民人练习者。”由此可见,清代民间滑冰活动的内容也十分丰富。 作为国俗的冰嬉活动,内容十分丰富。开始表演的第一个项目叫“抢等”,即现代所谓的速度滑冰。第二个项目是“抢球”。《养吉斋丛录》卷十四曰:“抢球,即所谓冰上手球游戏。第三个项目是“转龙射球”,即冰上射箭活动。此外,还有花样滑冰等多样的冰嬉项目。 光绪三十二年(1906)刊印的《燕京岁时记》记载,这些民间开展的滑冰活动一直流行到清末之时,经久不衰。甚至直到今天,这项活动依然流行,《冰嬉图》一次次地被人们演绎着,冰嬉运动在现在更是被赋予了传承传统文化的重要意义。 入冬以来,校园渐渐失去了秋天的绚烂,大雪纷飞,给校园披了层白纱,路上匆忙的学生呼出的白气,与环境融为一体,满眼尽是单调的颜色。但在学校的冰场上,有一群人,他们穿着色彩明艳的满族服饰,脚踩冰刀,手举兵旗,在冰面上展示着自己活力与风采,流畅的动作,自如的移动,为冬日安静枯燥的校园增添了一抹青春的靓丽色彩。 他们是来自我校冰嬉队的二十位成员,正在冰面上进行“冰嬉”表演。二十名同学分两列,并列向前滑行,转弯汇合,一气呵成,潇洒自如,接连几个回合,速度不减半分。随后,根据指令的变化,整个队列分别变换成了“蛇形”、“环形”、“十字形”等多种队形,队员们同时表演了冲阵、燕飞等冰上动作,身轻如燕,在冰面上自由穿梭。队员们手举各色旗帜,分为四方队富有美感地顺时针逆时针旋转表演,继而又归为两队,正白、正蓝、镶白、镶蓝一队,正黄、正红、镶红、镶蓝一队,各出列一名队员,出列队员互相竞技,双燕飞、跳跃、跪地,各种高难度动作,用脚下冰刀与地面的划痕记录着北方学子冬天的自由畅快。 这支年轻的队伍,由来自我校各个学院的对冰嬉具有浓厚兴趣,熟练掌握冰嬉运动的学生组成。说起这支队伍的起源,自 2017 年起,我校开始创设“冰嬉”通识选修课,为学生们提供滑冰集体列队滑的指导,并在课程教学基础上,选拔了一批有兴趣、基础好、成绩优秀者组建社团,冰嬉运动社团由此应运而生。 来自体育教研部的杨颂老师表示,冰嬉表演不仅是为展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冰嬉的魅力,更为推动“开展冰雪进校园活动”,帮助青少年养成滑冰习惯,掌握滑冰技能。 冰嬉这一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体育艺术在我校的发展,也是为了推进满族文化的抢救开发,推进推广满族文化研究与推广。冰嬉队的三位满族同学谈到,满族人在冰雪严寒的环境中,形成了民族独特的冰雪文化,他们擅长冰滑子、冰车、踢行头等多种多样的娱乐活动,冰嬉便是其中一项。冰嬉队的同学们因为热爱轮滑、滑冰接触到冰嬉,爱上了“冰嬉”时翱翔般的自由感,体会到了先祖们勇往无前、积极向上的力量,感受到了满族冰雪文化的无限魅力。 据悉,我校十分重视普及和开展冰雪体育活动,积极打造和拓展冰雪体育文化。为了大力推动冰雪进校园,长期深入开展“百万青少年上冰雪”活动,今年我校将滑冰场迁移到田径场,扩大了浇灌面积,目前,这块冰场是周边面积最大,使用冰期最长的冰场。自 11 月 28 日投入使用以来,冰场全天开放,为本校学生和周边滑冰爱好者提供服务。 学校将对开展冰雪体育活动长抓不懈,拓展冰雪活动范围,利用现有资源,借助外部资源开展冰壶项目、越野滑雪项目、花样滑冰项目等运动,建立高山滑雪基地,以便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课程资源。 我校将在冰雪文化建设、冰雪产业发展等方面继续深入研究和探索,利用地缘优势,依托学科优势,深入挖掘冰雪文化内涵,把民族传统冰雪文化融入到现代冰雪文化中,积极开展冰雪产业创新,为龙江冰雪体育产业,冰雪旅游等经济驱动提供理论指导。 摄影 王泓淼 潘婷婷 路畅 卢珊珊 本版责任编辑 张笑雷 李靓婧

春风满座知音者 一曲教君侧耳听

摘要:春风满座知音者 一曲教君侧耳听——走进黑龙江大学民乐团 飘着雪花的早晨,我们来到大学生活动中心三楼的民乐团排练厅探班。近年来,民乐团成员们一直活跃在各种校园音乐活动中,为校园文化增添了一抹优雅的亮色。此次我们去探访民乐团,目的是了解民乐团成员们台前幕后的故事,探访他们对音乐、理想执着的爱。 因为热爱 所以坚持 王琳琳是民乐团唯一一位会演奏中阮的成员,她从初一开始学习中阮。谈到当初学习中阮的原因,她笑着说:“其实就是因为学的人很少所以产生了好奇”,“中阮更像是一种中西结合的乐器,因为它的发声原理与西洋乐器十分相似,声音听起来也很像吉他”,她轻轻拨动琴弦,手中的中阮发出了清澈澄净的乐声。 林佳树演奏的是竹笛,她把自己的笛子按长短与粗细的不同依次摆放在黑色笛袋中。“竹笛又分为曲笛和梆笛,梆笛是中国北方的笛子,音调比较高昂;而曲笛是是中国南方的笛子,音色较为低沉,传统昆曲之中用于伴奏的笛子就是曲笛。除此之外,笛子还能以不同的调性进行分类……”,林佳树向我们详细介绍着,面前的这些笛子静静地躺在笛袋中,闪现出温润的光泽。 “我从小就学习笛子,但笛子无论是表演还是练习都需要站着,动辄几个小时,小小年纪玩性大,放学后每天都在家里练笛子,那时感觉有点枯燥,还好我坚持下来了,现在练习笛子已经成为了我的兴趣爱好,每每吹起笛子,我都会沉醉其中,心情也会随之放松起来。”她用手指轻抚着笛子,眼中满是恬静的笑意。 坚持是因为热爱。长久相处让他们与传统的民族乐器之间产生了一种默契,由最开始的喜欢到后来的热爱,再到无法割舍,他们演奏着民族乐器,不仅仅抒发个人感情,而是弹奏出几千年来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史。 打造平台 丰富文化生活 我校民乐团成立于 2012 年,至今已有7 年。民乐团现在有鼓、杨琴、中阮、二胡、古筝、竹笛、尺八等乐器,其中最主要的是二胡、古筝和竹笛。作为学校学生艺术团的一份子,民乐团参演了学校许多文艺演出,为校园文化建设贡献力量。 “学校为民乐团提供展现的平台,包括活动表演场地、日常排练的场地,及专场音乐会和各类大赛的举办权。学校还给民乐团配备了专业指导老师、民乐团所需的资料和活动用品。感谢学校给大家一个展示才艺、发展自我的平台,让我们民乐爱好者能够发挥自己的特长,传播中国传统民族音乐”,民乐团团长徐碧瑶的话代表了成员们的心声。 对民乐的热爱让成员们形成合力,组成了一个温馨的大家庭。每年的九月,民乐团都会纳新,新鲜血液的注入为民乐团带来了新的力量,也使得民乐团不断发展壮大。 成员们时而自选曲目进行练习,时而为民乐合奏的表演任务集中练习。每种乐器都有其独特的音色,如何让每一种乐器在民乐合奏中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是每位成员都在考虑的问题。为此,成员们会经常聚集在一起,无数次讨论、试验与摸索,在相互磨合中,慢慢建立起一份特殊的默契。现在,民乐团已经成型的合奏曲目有《菊花台》、《欢沁》、《春去春又来》、《北京一夜》等。 传承创新 发扬国乐之风 民乐团的成员们形成了这样的共识:“民乐团里每一种乐器都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体现,它们是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最直接也是最根本的方式。让大家了解民乐、走进民乐、体验到民乐的魅力和美妙,从而增强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及文化自信是民乐团的使命,也是我们为之努力的目标。” 现在民乐团演奏的代表作中,既有传统的民乐曲目《将军令》、《十面埋伏》,也有近现代作曲家创作的经典曲目《姑苏 行》、《战马奔腾》等,还有流行歌曲《青花瓷》、《菊花台》,传统与现代就这样在民乐之中融合。当古老的民族乐器奏响那些传统与现代交汇的曲调时,我们仍能感受到那穿越千百年的国乐之风,历久弥新,绵延不息。

黑龙江大学 版权所有 

北京华文科教科技有限公司仅提供技术支持,图文与本公司无关

京ICP备12019430号-7

本期已有22231次访问,全刊已有3031792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