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大学报》  

第01版:第01版

“我和我的祖国”百姓宣讲巡回报告活动在我校举行

摘要:“我和我的祖国”百姓宣讲巡回报告活动在我校举行 本报讯 为隆重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力唱响礼赞新中国、奋进新时代的昂扬旋律,6月28日,“我和我的祖国”百姓宣讲巡回报告活动在黑龙江大学体育馆举办,这也是全国百姓宣讲团开始巡回宣讲的首站。 团中央书记处书记李柯勇、我校党委书记王永清在宣讲报告会上分别致辞。团省委书记苑芳江,中国青年报社党委常委、团中央网络影视中心副主任张健为,省总工会副主席、党组成员王东明,省妇联副主席李大方,团省委副书记王淑滨、张涛、孙亮、孔德楠,省委宣传部宣教处处长尚铁权以及黑龙江大学领导丁宏、张颖春、于文秀、董玉庭、陈德明和我校师生代表共3000人参加宣讲报告会。 宣讲会上,7位来自不同领域的先进典型,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和真情实感,讲述了他们在各自的本职工作岗位上追梦筑梦、奋斗报国的百姓故事,集中展现了广大人民群众坚决跟党走、建功新时代的坚定意志品质和昂扬精神风貌,引起了现场观众的强烈共鸣和热烈反响。 “我和我的祖国”百姓宣讲活动由中央宣传部、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联合主办,是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群众性主题宣传教育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宣讲活动激励和引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把爱国奋斗精神转化为实际行动,以良好的精神风貌和优异的成绩迎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校团委供稿 摄影 赵春争 车敬楠 罗毅恒

启迪思想 开创未来

摘要:启迪思想 开创未来我校新时代高教改革发展政策理论与实践培训班持续开讲 本报讯(记者 李倩钰 王鑫玲)6月19日、26日,新时代高教改革发展政策理论与实践培训班第十、十一讲分别在我校一楼报告厅开讲。我校79级经济系杰出校友,粤港澳校友会会长,原深圳大学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陶一桃教授,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党委书记、理事、协理副校长,我校84级物理系杰出校友李学金教授分别担任两次培训班主讲人。学校领导、全校中层干部和机关正科级干部参加培训。校党委书记王永清主持培训。 在培训中,陶一桃教授以“高校改革与深圳大学的发展”为主题,围绕深圳大学的学科门类体系发展、高质量人才引进、科研平台及研究基地建设、人才培养、国际交流、创新创业、咨政服务、产学研合作等方面介绍了深圳大学建校历程和发展现况。她通过深圳大学的发展实践同大家分享了自己关于高校发展与改革的体会。 李学金教授以“大学发展路径思考”为主题,围绕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的概况、大学的使命、大学的核心问题三个方面进行培训。他介绍了香港中文大学的诞生、特色、传统、使命以及专业设置、师资、教育理念、研究平台和成果、教学建设等方面情况,指出大学应培养能够适应未来社会、面向国际、具备终身学习能力的人才。

图片新闻

摘要:图片新闻

我校学子在国际奥林匹克俄语线上竞赛中喜获一等奖

摘要:我校学子在国际奥林匹克俄语线上竞赛中喜获一等奖 本报讯 日前,由俄罗斯联邦教育部主办,俄罗斯卡尔梅克国立大学承办的第三届国际奥林匹克俄语线上竞赛落下帷幕。竞赛共吸引全球近50所高校的400余名选手参加。 竞赛由初赛(俄语与国情知识)、决赛(命题演讲)两部分组成。我校高级翻译学院王骊同学在竞赛中表现突出,取得了《Красота моего родного края и родного языка》(我的家乡和母语之美)组别一等奖的优异成绩。 高级翻译学院供稿

我校学子荣获“新潟杯”日语演讲大赛一等奖

摘要:我校学子荣获“新潟杯”日语演讲大赛一等奖 本报讯 日前,2019年"新潟杯"日语演讲大赛在佳木斯落下帷幕。本次大赛由日本新潟県国际交流协会、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对外友好协会主办。全省13所高校的优秀选手进入总决赛。我校东语学院日语专业的张吉童同学在日语系高芃老师和田中老师的指导下,获得本次大赛一等奖。 本次比赛分为命题演讲和即兴演讲两个环节。我校张吉童同学的讲稿主题明确,逻辑鲜明,新颖的构思吸引了全场的亮点。获得了日方评委和中方评委的一致好评,斩获本次大赛一等奖。 东语学院、创业教育学院供稿

我校在常州大学生创业大赛东北赛区决赛中喜获佳绩

摘要:我校在常州大学生创业大赛东北赛区决赛中喜获佳绩 本报讯 近日,第四届常州市大学生创业大赛东北赛区决赛及颁奖仪式在我校隆重举办。来自黑龙江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吉林农业大学等东北三省高校的15支创业团队入围东北赛区决赛。 经过激烈的比赛,我校2支团队喜获佳绩,分别获得二等奖、三等奖,我校荣获最佳组织奖。其中我校选派的“孔雀考试身份验证系统”团队将同此次获奖团队于下月到常州参加全国总决赛。 招生就业指导中心供稿

我校师生用合唱祝福
祖国70华诞

摘要:我校师生用合唱祝福祖国70华诞 本报讯 (记者 刘昕语 刘明远 赵萌萌 王美真)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为祝福伟大的祖国70华诞,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歌颂祖国70年的奋斗历程。6月22日,“我和我的祖国”黑龙江大学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合唱比赛在我校音乐厅举行。 本次比赛分为上午、下午和晚上三场进行。上午8时30分,由学校领导、校党委委员、纪委委员组成的合唱队为本次比赛启幕开场。各参赛参演队伍以饱满的热情、如虹的气势高歌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我们走在大路上》《我和我的祖国》《保卫黄河》《深海》《走向复兴》《不忘初心》《红旗飘飘》等71首歌曲。 经过一天的角逐,电子工程学院、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软件学院、西语学院、研究生院、机关党委、信息管理学院、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数学科学学院等8个代表队获得比赛一等奖。 据了解,本次比赛自4月份启动以来,历时两个月的时间,全校各二级党组织高度重视、精心准备,大家拿出排除万难、坚持不懈的精神,利用业余时间投入到紧张的排练中。35支参赛参演队伍,每支均在百人以上,总人数达到近3600人,成员涵盖校领导、中层干部、教师和学生。比赛在全校师生中了引发了热烈反响,激发了师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坚定了师生勇做黑大发展建设的开拓者、奋进者、搏击者的决心与斗志。

我校参与承办的海峡两岸暨港澳绿色发展青年论坛在哈举行

摘要:我校参与承办的海峡两岸暨港澳绿色发展青年论坛在哈举行 本报讯(记者 陈乐民 王美真) 6月28日,第二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海峡两岸暨港澳绿色发展青年论坛在哈尔滨举行。论坛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和黑龙江省人民政府主办,中国科协交流部、中国化学会、黑龙江省科协和黑龙江大学承办,黑龙江省化学会、港澳台相关科技机构协办。论坛邀请海峡两岸及港澳地区的优秀中青年专家学者,共同探讨绿色能源催化等领域的发展战略及趋势,通过主题报告、研讨会和墙报等形式展示和分享近年来取得的最新研究成果和进展。 6月29日下午的开幕式由北京大学候仰龙教授主持。我校校长付宏刚在开幕式上致欢迎辞。期间,我校付宏刚校长、化学化工与材料学院李光明院长分别代表学校、学院签署了《澳门科技大学与黑龙江大学的合作声明》、《香港中文大学化学系与黑龙江大学化学院的合作声明》和《新竹清华大学化学系与黑龙江大学化学院的合作声明》。出席开幕式的有来自台湾、香港、澳门和国内知名高校和研究所近200名专家学者。我校化学化工与材料学院党委书记井立强等也参加了开幕式。 随后,海峡两岸及港澳的四位专家就“青年人才培养计划、青年人才政策与管理机制”主题展开主旨和主题演讲,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傅尧、澳门科技大学姜志宏、台湾清华大学林俊成、香港中文大学杨英洋、华东师范大学姜雪峰等就绿色化学的相关主题开展座谈互动等。 期间,在黑龙江大学有两场学术研讨会同步进行。 包括我校青年教师周卫教授、田春贵教授在内的30余位海峡两岸及港澳地区的中青年专家学者,就“清洁能源化学,未来光电材料,生物质循环转化,合成生物学”等主题开展深入交流。 作为第21届中国科协年会重要活动之一,海峡两岸暨港澳绿色发展青年论坛的成功召开为本次年会进一步加强学术交流、凝聚科技力量,进而更好地推动海峡两岸暨港澳科技协同发展提供了学术交流的广阔平台。本次会议充分展示了近年来绿色能源催化领域研究的前沿成果,彰显了绿色能源催化未来发展动态。本次会议的圆满召开也必将推动我校相关学科的快速发展。

学校领导看望慰问离退休教师郭德栋

摘要:学校领导看望慰问离退休教师郭德栋 本报讯(记者 王鑫玲)6月27日,我校党委书记王永清,学校办公室、党委宣传部、生命科学学院相关负责人及工作人员来到郭德栋老师家中看望慰问。 “郭老,您的身体挺好吧?”“子女在哪儿工作,都什么时间回来?”“平时谁照顾您的生活起居?”王永清书记仔细询问郭老师的身体情况和生活状况,并向他介绍了学校及学院近年来取得的新成就、新发展。王书记深情地说:“感谢您为学校做出的突出贡献,感谢您长久以来对学校建设发展的关心与支持,请您放心,黑大人定会不忘初心、砥砺前行,用实际行动书写好学校未来新篇章!” 88岁高龄的郭德栋老师对学校、生物系都有很深感情,提起当年在校工作的往事如数家珍。现在,他将个人存款60万元捐赠给生命科学学院,希望能更好地发挥这些存款的价值和意义。生命科学学院计划用这笔捐赠款设立“华基金”,用于奖励品学兼优、学业优秀的一年级学生,更好地实现郭德栋老师的个人意愿。 王永清书记代表学校为郭德栋老师颁发捐赠证书,向郭老表达了由衷的敬意,祝福郭老健康长寿,幸福安康。 郭德栋,1932年2月出生于黑龙江省瑷珲县。1987年调入黑龙江大学生物研究所工作, 任研究所所长,一直进行科研工作,主要从事植物远缘杂交育种。他与爱人满玉华老师经过多年的田间育种,选育出具有耐逆境、无融合生殖等多种优良性状的甜菜M14品系(二倍体栽培甜菜和野生白花甜菜的杂交后代),并于1999年召开了以北京大学胡适宜教授为专家组组长的成果鉴定会,获得一致好评。该品系获得了国家专利保护(公开号:CN1263695A),目前生命科学学院有一个科研团队继承郭老师的优良育种材料,继续以甜菜M14品系为植物材料进行相关的分子生物学研究。 1996年学校在生物研究所的基础上成立了生物工程系,郭德栋先生为第一任系主任,曾主讲过本科生《遗传学》和硕士研究生《高级遗传学》等课程,是黑龙江大学首届教学名师奖获得者。

第02版:第02版

倾心科研汗泪为霖 抵御严寒芽蕾成芳

摘要:倾心科研汗泪为霖 抵御严寒芽蕾成芳—— 访我校化学化工与材料学院王蕾教授 王蕾,1985 年 5 月生,我校化学化工与材料学院教授,功能无机材料化学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成员。主要从事碳基复合材料的设计合成,并研究其在燃料电池、超级电容器、锂离子电池等方面的应用及反应机制研究。近年来,作为第一作者及通讯作者在《Angew. Chem. Int. Ed.》、《Adv. Mater.》、《Small》、《J. Mater. Chem. A》、《Nanoscale》、《ChemSusChem》、《Chem. Commun.》等国际期刊发表 SCI 收录论文30 余篇,授权中国发明专利 20 余项、日本发明专利 1 项。2019 年获黑龙江省优秀青年基金资助,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2 项和省部级项目 4 项,国家级和省级博士后基金 4 项,厅局级项目 2 项,校级项目 2 项,横向课题 1 项。 扎根化学,科研路上不忘初心 2003 年,18 岁的王蕾考入了黑大,成为了我校化学化工与材料学院化学专业的一名学生。入学后,王蕾脚踏实地,勇于探索,凭借四年的不懈努力以优异的成绩获得了当年的保研资格。“我最初选择科研是因为接触了学院的科研团队之后对科研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十分希望自己能在将来也能成为一名优秀的科研工作者。” 研究生选择导师的时候,王蕾选择了她一直敬佩的付宏刚老师。付老师得知后对王蕾说,“我对学生的要求是‘不怕苦不怕累、能坐住板凳’,做到这点才能进我的课题组。”王蕾坚定地说,“您放心,我能做到!”接下来的日子里,她用实际行动信守自己的承诺,严于律己、精益求精,在一次次实验和学习中摸索前行,飞快成长。 王蕾说她忘不掉写第一篇论文时的情形,本以为有了实验成果写起论文来就会得心应手,然而经验的不足使得写作过程变得格外艰难。她战战兢兢先写出一篇初稿,然后和导师一起反复讨论,字斟句酌的进行修改。近一年的沉淀和磨练,王蕾终于在《Chemical Comminications》上发表了她人生中的第一篇论文,这是我校在该学术期刊上发表的首篇论文。王蕾内心的喜悦无以言明。 第一篇论文的成功发表给了王蕾很大的鼓舞,时隔一年她又发表了自己的第二篇论文。研究生毕业后,她继续攻读吉林大学的博士。2013 年,以优异的成绩获得博士学位的王蕾回绝了众多高校及科研院所抛来的橄榄枝,毅然决定重返母校。“我想回到黑大,最主要的原因可能是恋‘家’,在黑大度过了十年的光阴,这里的一切都见证了我的成长,我对母校的感情之深已让我把她当做了我的第二个家,我不想离开多年来培养我的课题组和母校,也不想离开亲爱的老师和朋友,我想留下来为母校的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王蕾坚定地说。 不服输不怕苦,科研路上百折不挠 重回母校,王蕾进入了功能无机材料化学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从第一天起,她就将“倾情科研,献身边疆,团结进取,开拓创新”的十六字牢记心头。实验室所做的基础研究工作一度被称为“坐冷板凳”,团队中的成员有时会将自己所做的工作比作“寂寞的长跑”,但每个人心里都憋着一股劲,任凭科研路上有再多的艰难都不服输,百折不挠、勇攀高峰,希望为学校的科学研究、成果转化做出更大的贡献。 深受团队成员的精神感召,王蕾每天早七点就到实验室工作,晚十点以后离开。晚上回到家,她继续阅读文献、查找资料,修改学生论文,一直忙碌到深夜。节假日也是如此,除非有特殊情况,否则她很少安排休息时间。一起共事多年的同事潘凯教授、田春贵教授评价她“十足的工作狂”,“ 女 汉 子”,“ 科研热情极高”,“工作态度严谨认真”,她全身心投入到科研和教学工作中,脚步不停,终至远方。 “王蕾在科研上有种天生的敏感,她总能准确地抓住前沿热点,能在此前研究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同一课题组的任志宇教授这样评价王蕾。而对于她来说,科研的源头从来都不是灵光一现,唯有长时间的积累才能养成对新课题的敏锐,在科研中不能仰仗于灵感和直觉,要经历长时间反复的尝试和推倒重建的过程才有可能得到一个可行性的反馈。 王蕾对自己的科研经历描述得言简意赅,将深入骨髓的努力与辛苦埋藏在这轻描淡写之中。谈到工作与家庭,她回想起有了女儿后的一段时间她身为母亲不得不减少对科研的投入,尽一位母亲的责任。在孩子快一岁时,她终于在家人的支持下重新投入繁忙的工作中,再次开启“5+2”,“白 + 黑”模式,“弥补”之前“耽误”的科研进度。拼了半年多,她感觉之前“落下”的进度终于赶回来了。“兼顾家庭与工作,我周围的女老师们都是如此,有了小孩后克服了很多困难坚持科研工作,她们是我学习的榜样,同时我们也真心感谢家人的理解与支持,有了他们的默默付出,我们才能安心工作。” 除了在实验室做实验,王蕾几乎没有别的爱好。“对化学的热爱和对科研的浓厚兴趣是我一直从事并且专注的最大动力,虽然辛苦,但是因为做着自己喜欢的事情,我觉得每天都过得充实、有意义”,王蕾这样说。 成果转化,石墨作衣暖人暖心 2006 年,王蕾确定了自己的研究方向——石墨烯材料;2014 年,济南圣泉公司的负责人看到了她发表的石墨烯方向的论文,便主动联系与黑大进行合作将生物质石墨烯产业化;2016 年,济南圣泉公司逐步将年产 20 吨的石墨烯生产线扩展到了年产 100 吨,产生了极大的经济效益;2018 年,这项成果正式在黑龙江省落地,王蕾代表我校作为法人将石墨烯功能服饰作为主要产品注册了黑龙江黑大生物质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注册资金 1000 万元。生物质石墨烯材料受到了李克强总理的关注,陆昊省长多次批示该成果,使这项成果得到了极大的关注。 王蕾说,“关于石墨烯,我们刚开始也是尝试了大量的原料,当时的目标就锁定在廉价的碳源上,再结合我省秸秆类每年的产量都是比较高的,而大家主要的处理方法就是秸秆的还田,但是需要的周期较长,农民每年三四月份种地的时候,就会烧掉秸秆从而产生大量的雾霾,我们就想能不能结合我省的特色,也能解决国家现在重点关注的雾霾问题。” 2018 年末,王蕾所在的团队中标哈尔滨市科技局 - 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示范项目,为哈尔滨市刑警大队及环卫工人供应石墨烯功能服饰,具有优异的保暖防寒效果,产生了巨大的社会反响和可观的经济效益。 道里区城管局清洁大队的环卫工人试穿保暖新衣后便赞不绝口,“以前冬天要穿的衣服加起来有五六层,看起来像熊。赶上清冰雪、天实在冷的时候,还得在身上和鞋里贴上热贴,现在穿上新衣可以脱去坎肩、换上薄外套,到了凌晨四五点最冷的时候,都不觉得冷”。“揣俩充电宝,少穿两件衣。暖上一整天,上街也得意。”如今,这首打油诗成了环卫工人的口头禅。 展望未来,科研路上砥砺前行 “王蕾积极进取、勇攀高峰,是化学化工与材料学院中青年女教师中的杰出代表,我们希望她的研究可以更上一层楼,未来能在更高水平的杂志上发表新成果”,化学化工与材料学院院长李光明说。“王蕾的发展始终与学校的发展紧密相关,相信通过她的努力,一定会在未来为学校做出更大的贡献,也会让自己的价值得到更大的升华”,化学化工与材料学院党委书记井立强说。 夜晚的化学实验楼依然灯火通明,这里的团队精神所激发的凝聚力、向心力紧紧粘合住每一个人,酿造出一种格外纯净的热情、格外简单的专注,他们在这场“寂寞的长跑”中不服输、不怕苦、不畏难、不放弃,他们在不忘初心、不负韶华的誓言中,骄傲地挺起了黑龙江大学的榜样力量! 谈到未来,王蕾的眼中闪烁着光芒,“我喜欢科研本身散发出来的魅力,我会脚踏实地做好接下来的每一项工作,不忘初心,不辱使命,用自己的力量为黑大的科学研究做出一份贡献!”

保持一颗初心陪伴孩子们走过四季

摘要:保持一颗初心陪伴孩子们走过四季 黑龙江大学第 20 届研究生支教团队员陈小丽与学生初次见面时的合影 黑龙江大学第 20 届研究生支教团队员陈小丽班上的学生们在校园艺术周上表演节目 黑龙江大学第 20 届研究生支教团队员陈小丽与学生们的集体照 如果经历是一种财富,我想我是一个富有的人。在这一年里,我与一群小孩共同度过春、夏、秋、冬,体验我们各自阶段的人生百味,从初识到相知,从相遇到别离,从付出到收获,我们有着说不完的故事。 ☆☆☆ 夏● 初识 ☆☆☆ 2018 年 9 月 6 日,那是一个炎炎夏日,开启了我们故事的第一章。接近 40 度的高温天气,着实让人受不了。幸好开学了,我要和学生见面了,好奇心冲淡了炎热天气带来的难受情绪。一张张稚嫩的脸庞、娇小的身材、和一双双迷茫而好奇的眼睛,让我情不自禁地笑了。“怎么都这么萌?呆呆的,但是很乖,想来是因为害怕老师,这下我也应该要严肃一些了……”心里面有些千万般想法的我,瞬间严肃起来,“同学们,请坐端正,谁不听话,我就让谁站起来。我叫陈小丽,是大家的数学老师,以后会跟同学们一起生活,一起学习,希望大家能喜欢我”,他们铿锵有力地回答:“陈老师好!”。响亮的回答声让我不禁起了鸡皮疙瘩,责任和使命向我袭来…… ☆☆☆ 秋●相知 ☆☆☆ 日子一天一天过,我们也在一天一天成长。国庆小长假结束返校,我们进入了秋季,开启了我们故事的第二篇章。在这一个月的时间里,大家的个头长高了一些,上课、午休的时候更有序了……而印象最深的是一名小男孩。他是一个思维逻辑很强的小孩,唯一的问题就是语言表达能力欠缺,因为跟着外公外婆生活,只接触了重庆方言,从来没有使用普通话表达自己的想法。“陈(cen)老师(sei),我要去上厕(cei)所。”、拼读拼音也是“s-u-zu”。一次数学课上,他想回答问题,但是站起来用普通话表达不出来,他瞬间哭了。下课,他自己拼读语文,读不出来也默默流眼泪。看到他的样子,我真是哭笑不得,一个 6 岁多的孩子那么天真、那么刻苦,不轻言放弃,让我心疼。从那以后,我经常在课间把他叫过来,用普通话跟他交流,一句话一句话地去纠正。现在的他,能够用普通话进行畅快交流,随心所欲表达了。他笑着告诉我:“陈老师,我就是数学小天才!我超喜欢数学,超喜欢你!”就这么简单言语和表情,让我感动! ☆☆☆ 冬●相伴 ☆☆☆ 不知不觉,又过了 1 个多月,我们都穿上了厚衣服,天没亮,就起床,来到那个熟悉的位置,循环着“静息”、“起立”、“坐端”、“老师好”、“同学们好”。我很珍惜跟他们在一起的日子。所以,每次集体活动,我都在他们身边,记录下许多美好的瞬间。11 月的校园艺术节,这是他们进入小学阶段第一次正式演出,我想给他们留下最美好的回忆。我带着全班 57 名同学编排并表演了一个节目,向全校师生展示了我们的风采。最终,我们表演的节目在校园艺术节上获得了年级组第一名的好成绩。在排练过程中,没有人抱怨,那段时光多么快乐,也让我们的距离越来越近。12 月的运动会,我为小英雄们呐喊助威,在集体拔河比赛中,我们一起战胜困难,获得了年级第二名的好成绩。有一个胖小孩,为了帮助班级获胜,在拔河过程中累的哭了,但胖乎乎的小手依然没有松懈。比赛后,我小心地给他擦汗擦眼泪,并称赞他。我想,我也从他身上学习到了,什么叫“不言弃”的集体荣誉。 ☆☆☆ 春●收获 ☆☆☆ “陈老师,这学期一过,你是不是要走了?你去哪里呀?我们等你回来哟……”“小丽,7 月就要走了哈?以后我们办公室缺少一个开心果了,要多回来看看我们这些老师哟……”每次听到这些话,心里五味杂陈。对我的学生来说,我觉得挺愧疚的,这一年我改变了他们,传授了知识,我们不仅是师生,也是朋友。当他们问我什么时候回来时,我沉默不语了。因为我不能给他们承诺,我怕实现不了,让他们失望。但我想说“未来的日子很长,我想‘待到山花烂漫时’,我们会不期而聚。”也许他们的生活条件、学习环境不如城里的优越,但是我希望他们能够保持那颗童真的心,健康成长,用自己的努力去改变命运。同时,这段时间里,还有一群同事,他们无私地传授教学经验、关心我的生活,让我体会到虽身处异乡,但有着家人般的关心和照顾,并不孤单。我也相信,离别也是为了更好的相聚,宝贵的一年里,我想对学生、家长、同事说一声“谢谢”,是你们让我体会了志愿、奉献的真谛,让我坚定了支教的信念。 支教其实很简单,就是保持着一颗初心,做着喜欢的事,无怨无悔。

第03版:第03版

我校二O一九年毕业季温情回顾

摘要:我校二O一九年毕业季温情回顾 毕业生离校教育是大学生教育培养环节的最后一课,也是我校毕业生远航计划的一项重要内容。 2019 届毕业生离校期间,为进一步深入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彻落实学校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展现学校育人成果,帮助毕业生顺利迈向新征程,学校充分利用毕业生离校这一时机,深入开展了毕业生离校“十四个一”主题教育活动。 ■“十四个一”毕业生离校教育主题方案为做好 2019 届毕业生教育和文明离校工作,党委学工部与各部院系联合制定毕业生离校教育方案。方案共涵盖理想信念教育、感恩教育、诚信教育、党性教育、就业创业教育等十四项主题活动,以全校集体性、分类专题性和专项活动等形式面向全校毕业生开展。通过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努力培养毕业生的感恩意识和进取精神,自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努力成长为对个人、对社会、对国家有贡献的卓越人才。 ■“越奋斗 越青春”毕业生文明离校倡议党委学工部发布了《越奋斗 越青春 |2019 届毕业生文明离校倡议》,号召毕业生怀感恩之心、树自身形象,自觉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积极开展有意义的活动,为学校留下美好的回忆。 ■“母校,我要对你说”毕业寄语征集党委学工部依托“黑大学工”“黑大易班”开展了线上线下毕业生“真情寄语”征集活动,号召毕业生为师弟师妹留一段励志感言,制作毕业生寄语宣传条幅,体现毕业生对母校的感恩之爱。 ■“榜样力量”优秀毕业生评选及标兵推选开展了 2019 届优秀毕业生评选及毕业生标兵推选活动,选树了一批在学习、就业(特别是赴西部、基层就业)、创业等各方面的先进典型,加强榜样育人。利用网络平台推出“榜样力量”系列推送,集中展示优秀毕业生风采。 ■“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毕业生标兵事迹报告会举办了黑龙江大学 2019 届优秀毕业生标兵颁奖典礼暨先进事迹报告会,组织优秀毕业生标兵进行先进事迹宣讲,录制专题片,作为新生入学教育线上课程资源。用身边人讲身边事,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激励广大学生刻苦学习、努力成才。 ■“致青春”系列毕业生文艺活动各学院结合实际,通过举办送别晚会、班级联谊会、毕业歌会、毕业诗会等形式,为毕业生送去在校师生的祝福。 ■“行健黑大 筑梦远航”毕业季校园徒步学校面向全体毕业生开展了毕业季校园徒步活动,2000 余名学生参与其中,设计发放毕业纪念礼品和特制版明信片,以毕业生校园徒步的形式号召大家永葆进取之心,弘扬黑大精神,树立集体观念,追求健康生活,成就精彩人生。 ■“感恩黑大 筑梦远航”毕业生年级大会各学院纷纷召开年级大会,在毕业生中深入开展安全教育和诚信教育,消除安全隐患,引导毕业生就业诚信、经济诚信、学术诚信。营造和谐有序的校园环境、文明离校的良好氛围。 ■“我与共和国共奋进”毕业生党员教育活动党委学工部举办了第 33 期学生党员培训班,举办了“我与共和国共奋进”学生党员讲党课大赛。各学院在离校前通过组织党员重温入党誓词、重温入党谈话,举办升旗仪式等,引导广大毕业生党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传承黑大精神,树立良好形象。 ■“还寝室一片净”毕业生公寓文化主题活动今年毕业季,继续开展了“还寝室一片净”活动,号召毕业生认真打扫寝室,为师弟师妹留一间整洁、温馨的寝室,传承毕业生文明离校的优良传统,为在校学生做好表率。 ■“不负韶华 绽放青春”毕业升旗仪式组织 2000 余名毕业生代表参加专场升旗仪式,在毕业生即将离开母校奔赴祖国各地的时刻,通过升旗仪式,感受祖国的繁荣昌盛,师生动情地唱响黑龙江大学校歌《岁月如歌》,共同追忆大学的美好时光。 ■“做最好的黑大人”毕业典礼学校隆重举行了 2019 届毕业生毕业典礼,典礼温馨、温暖、温情。各学院纷纷举办毕业典礼,结合实际,将毕业典礼办成了品味收获、增进情谊、感恩生活、展望未来的告别仪式。 ■“感恩黑大 筑梦远航”欢送毕业生饺子宴举办了 2019 年欢送毕业生温情饺子宴,3000 多份温情饺子,欢送毕业生奔赴祖国各地。在离校前通过饺子宴的暖心活动让毕业生感到母校的关怀,激发毕业生的感恩意识和爱校情怀。 ■“黑大人 母校情”毕业生贴心送站“四年黑大人 一生黑大情”,学校继续开展为毕业生贴心送站活动,开辟送站通道,提供送站车辆,安排在校生志愿者,传承黑大精神,传递母校情怀。 ■“毕业倒计时”系列主题微推通过黑大学工公众号,在毕业倒计时整数天的日子推送毕业季主题微信,通过线上活动营造良好的毕业氛围,为毕业生送上贴心的提示和温馨的祝福。 拳拳学子心,浓浓母校情。几年的相依相伴、不离不弃,然而终有一别,这其中既有诚挚的感恩、依依的不舍,又有对未来人生之路的壮志与豪情。挥别母校,2019 届毕业生们纷纷表示,在新的征程中一定牢记母校情谊和师长教诲,秉承黑大精神,博学慎思,参天尽物,为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努力奋斗,以优异成绩为母校增光添彩!

感恩黑大 筑梦远航

摘要:感恩黑大 筑梦远航—— 我校欢送 2019 届毕业生温情饺子宴侧记 又是一年毕业季,为了给即将远行的毕业生们送别,学校领导、全体 2019 届毕业生辅导员与 2019 届毕业生代表相聚在丽泽园餐厅,共享“感恩黑大,筑梦远航”温情饺子宴,共叙师生情。包饺子、拍照留念、师生献唱,老师们依依不舍地为毕业生们送上祝福,毕业生动情地表达着对母校的不舍情谊。学校用心用情精心准备的这场饺子宴,饱含着对毕业生的美好祝福和殷切希望,为毕业生的大学生活画上圆满的句号。 承载美意 情意浓浓 丽泽园餐厅三楼,以厚重的红彤之色装点,洋溢着喜庆祥和的韵味。每个桌上放着面粉、擀面杖、面团等材料。活动现场,师生们自己动手,和面、擀皮、调馅、包饺子,把不舍与离别都融入到这一包一擀之中,虽然时光留不住,可是这份幸福和美好却永远印刻在记忆中。 饺子宴上为师生们准备的馅料也是别有新意的,芹菜馅寓意着毕业生们在未来的生活和工作中勤勤恳恳,踏踏实实,成为社会中有用的人;白菜馅寓意着学校作为一所综合性大学,秉承综合性办学的理念,学科门类丰富,拥有 多专业的百种人才,学子们步入社会,白手起家,将在下一段人生征程中绽放新的光彩。饺子馅蕴含着母校对学子们的点点温情和深厚情谊。由衷地期盼承借这份美好寓意,所有黑大学子都能在未来的工作、生活和学习当中勇往直前,展翅高飞! 依依惜别 温情满满 “归来吧,归来呦,那故乡的风和故乡的云”,一首《故乡的云》为饺子宴上的文艺演出拉开了序幕。旋律悠扬,歌声回荡。由建筑工程学院带来的歌曲《朋友》、生命科学学院带来的《北京东路的日子》、数学科学学院带来的《同桌的你》、法学院带来的《那些年》、电子工程学院带来的《曾经的你》描绘了校园生活的美好瞬间。哲学院带来的诗朗诵《毕业》、研究生院、农业资源与坏境学院、机电工程学院带来的曲目《再见》、信息管理学院带来的诗朗诵《赠别》道出了学子们对母校、恩师的依依不舍之情;东语学院的合唱曲目《一生有你》、政府管理学院的《栀子花开》、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的《不说再见》、中俄学院的诗朗诵《祝你一路顺风》、国际文化教育学院的《见》表达了相遇的美好,离别的不舍。往事一幕幕在眼前浮现,不变的是深情、期望与祝愿。情真意切的话语诉说着他们对母校的感恩、对师长的感激、对未来的期待。现场掌声迭起,温情满满。歌声中饱含对毕业生的殷切期望与无限深情。 以梦为马 不负韶华 饺子宴上再尝一尝故乡的味道,再叙一叙彼此的情谊。今天以后就要带着母校的祝福与期待踏上新的人生旅程了,想说的话似乎总也说不完。一句句那是学校对学子的深深爱意,就像是母亲对孩子的殷殷叮嘱,期盼大家都能大展宏图,拥有一段美丽的人生。 临别之际,毕业生们纷纷动情地说,四年前,我们来到黑龙江大学,在这里度过了最美好的大学时光,感恩母校和恩师给予我们的知识和力量,以后不论走得多远,都有母校的力量在激励我们前行。” 蓦然回首,时光如水,岁月如歌。转眼间,就要从黑大学子变成黑大校友了。每位黑大人都会将“博学慎思、参天尽物”的校训刻入骨髓,发扬黑大精神,以梦为帆,勇敢启程!

传承奋斗精神 汲取进取力量

摘要:师生感想传承奋斗精神 汲取进取力量——我校师生参加“我和我的祖国”百姓宣讲报告活动有感 校团委书记周成刚 7 位来自不同领域的先进典型,他们的事迹感人肺腑,他们的亲身经历和真情实感让我们黑龙江大学的师生切身体会到了祖国日新月异的变化和伟大成就,能够作为这个新时代的见证者和参与者,更是让我们无比的骄傲和自豪。宣讲团成员那句“谁的党龄长谁先上”让人难以忘怀,在未知危险与艰难的面前,是党员们带头去面对、去克服。在今后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中,我们更应该立足本职工作,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做青年学生成长成才的引路人。 俄语学院教师叶其松 作为青年教师,我们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教学本职工作上言传身教、爱岗敬业,为培养社会主义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发挥教育工作者应有的责任担当。 化学化工与材料学院教师陈硕 作为 2019 年新入职的教师代表,有幸聆听全国基层模范代表的宣讲,感触颇多,7 位基层模范逐一在现场为黑大师生带来了饱含深情的演讲,我作为一名党员深深被他们的事迹感动,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要努力学习他们不甘寂寞、扎根一线的精神品质,奋斗在基础科研的第一线,为黑大的发展贡献力量。 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李佳怡 通过宣讲团成员的讲述,让我们近距离地感受到了时代楷模身上的情怀与担当,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更应该明确思政课教师的责任与使命,树立责任意识与育人意识,扎实做好青年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传播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在自己的岗位上为祖国为人民奉献青春、焕发光彩。 化学化工与材料学院教师赵广东 在建国七十周年之际,有幸作为观众现场聆听了此次振奋人心的报告会,我们要以宣讲团成员为榜样,立足教师岗位、传承黑大精神、在这片沃土上为国家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2015 级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郭美彤 通过聆听此次报告会,深受感动与鼓舞,作为当代青年的我们,更应该努力奋进,敢于担当,弘扬时代精神,响应时代召唤,为国家发展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2016 级历史文化旅游学院吴昊 心中有家国,脚下有力量,7 位宣讲人的故事带给我们的是坚定的信念和满满的感动。感动是因为他们的坚持与付出,平凡的人,脚踏实地,默默奉献,发光发热甚至为国捐躯。他们凭借着对事业的热爱和甘于奉献的坚守,他们在平凡的岗位上展示了不平凡的时代风采。我心生满满敬意,向榜样致敬,向祖国致敬。奋斗的青春最美丽,敬业的典型最可敬! 2018 级研究生院王鑫玲 听了七位宣讲人讲述他们在各自岗位上的故事,我深深被感动了。作为新时代的新青年,我们不能仅仅把爱国主义精神、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当成一个口号,而是要将爱国主义思想融入到我们的实践中,将自身的梦想与 " 中国梦 " 相融合。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成为 "最美奋斗者 ",在每一个平凡的岗位,都可以书写不平凡的人生,书写祖国的未来。 2018 级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软件学院牟禹光 很荣幸能够以一名黑大学子的身份参加“我和我的祖国”百姓宣讲报告活动首站巡回演讲,我从 7 位宣讲代表的感人事迹中,深刻地感受到了这些共和国建设者的平凡伟大,更为祖国的不断发展感到自豪。身为一名当代大学生,唯有不断学习,不断进取,才能把握机遇、奋发有为,不辜负这个伟大的时代。  文字整理张逸奕

不忘初心 逐梦前行

摘要:不忘初心 逐梦前行 “悄悄是别离的笙箫”,美丽的六月,离别的季节再一次悄然而至,15 级的毕业生们在这个微热的初夏,伴着虫鸣、花香,在老师和同学们的祝福中,即将踏上新的征程,向人生的下一阶段迈进。 回首过往,犹记得四年前大一刚入学时,每个人脸上都带着对未来的憧憬以及一丝不知所措的羞涩,希望在这里学到更多的知识,也渴望在这里得到更多的历练与成长。他们在这里拼搏过,努力过,奋斗过,他们在这里挥洒着青春的泪水,拼搏着年轻的希望。校园里的每一个角落都留下过他们的青春的模样,曾有过无数个努力奋斗的白天,无数个推心置腹的夜晚,无数个绚烂而单纯的时刻。它们记录了每个人四年来的欢声和笑语,忧愁和遗憾,更记录了他们的奋进与收获。 转眼间四年过去了,到了要说再见的时刻,原本贴满了近期目标和备忘录的宿舍墙壁空了,挂满了衣服的衣架空了,柜子里的书已被打包,宿舍最后一个走的同学最后一次把宿舍认真地打扫了一遍。四年里的痕迹使稚嫩在磨练中变得成熟稳重,羞涩在历练中慢慢消散,留下了勇敢和坚强,自信和希望。挥一挥衣袖作别“黑大的云彩”“黑大的蓝天”。他们的每一个表情都饱含着对母校的深情与厚谊,都充满着对母校的依恋与不舍。 毕业了,走出校园,走上社会,每一个毕业生也依然是黑大人,这里承载了他们的青春印记,也是他们永远的精神家园和休憩港湾。让我们努力做一个最好的黑大人,永远保持一颗赤子之心,这是黑大流淌不息、代代相传的精神血脉。始终秉持“博学慎思、参天尽物”的黑大校训,养成持续学习、终身学习的良好习惯和品格;拥有上进心,也拥有平常心,始终谦虚自信、善良真诚、淡定从容。“奋斗不只是响亮的口号,而是要在做好每一件小事、完成每一项任务、履行每一项职责中见精神。” 临行之际,面对即将开始的独自闯荡,会有“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豪情,也会有“拔剑四顾心茫然”的困惑。亲爱的老师,同学们,我们或许无法经常见面,相聚,但四年里所有的温暖与成长,都将定格为日后回忆起来热泪盈眶的画面。此时此刻,纵不忍说再见,但车已到站。让时间作证,承载着梦想的每一个黑大学子都会更加勇敢、坚强、成熟,愿每一个即将远行的黑大人带着黑大精神的行囊,永远高唱青春最美的歌!愿前方的路,更美好、更辉煌! j

第04版:第04版

展标兵风采 扬奋斗精神

摘要:展标兵风采 扬奋斗精神 王焕然 中共党员,研究生院民商法学专业学生。曾任全国研究生骨干示范五班班长、党支部书记、校研究生会主席等;曾获国际圆桌会最佳辩手、全国党员骨干示范班优秀学员等多项荣誉;曾受人民网、东北网、凤凰网等众多媒体采访报道。 ◎校报:是什么促使你投身于学生工作,并时刻保有对工作的热情呢? 王焕然:学生工作的韧劲和学习的紧迫感促使我更加高效的利用时间。我觉得学生工作有一种独特的魅力,每当大型活动召开时,老师都会带着我们加班到深夜,一帮兄弟在星光下一起走回宿舍的这段路是我永远难忘的回忆。学生工作使我成长很快,使我有机会在很多人面前演讲,有机会独立思考亲自策划一场活动。 ◎校报:能否跟我们分享一下参加志愿服务活动时印象特别深刻的经历呢? 王焕然: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一次三下乡,在乡间小路上走的时候,会有很多蛇在脚边滑过。夜晚在教室里睡觉的时候,会有很多蛇在窗外攀爬,那个地方叫松峰山镇。自那时起,我发现我们不知道的、我们能够做的,还有很多。从那以后,我开始积极组织开展各类普法宣传活动,希望能够运用我的专业知识帮到更多的人。 刘千瑞 中共党员,政府管理学院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学生。曾获国家奖学金、学习标兵奖学金等,荣获省三好学生、校最佳三好学生、优秀党员等称号。曾带领四人团队参加“华夏土地杯”全国大学生土地利用规划技能大赛,荣获三等奖。现为一名保研辅导员。 ◎校报:请问有什么学习经验可以分享给大家吗?刘千瑞:学习没有捷径,如果没有足够的天分,唯有日复一日的努力。培养专业学习的兴趣很重要,多向优秀的学长学姐取经,有时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很多人都以为文科专业很枯燥,其实有很多软件可以自己学习,有很多专业竞赛可以自己发现,勤学多问,理论实践相结合。 ◎校报:选择留在黑大成为一名辅导员,有什么想对母校和老师说的话吗?刘千瑞:在我迷茫时,是老师们的教导让我成为今天的自己。我感恩黑大,感恩成长路上帮助我、鼓励我的老师和同学们。我想把自己收获的爱传递给更多未来的黑大脊梁。我感谢每一个夜深人静的归途,更直面迎接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是黑大给予了我一身荣光,我将用青春回馈我的信仰。 李 畅 历史文化旅游学院历史学专业学生,四年专业成绩第一,曾获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学习标兵奖学金,校一等综合奖学金,校优秀特困大学生一等奖学金,黑龙江省三好学生,优秀毕业生标兵等荣誉,现保送至华中师范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研究所攻读硕士研究生。 ◎校报:可以和我们分享一下你的学习方法吗?李畅:我对自己能力和知识水平有清晰的认识,我只能在平时学习中多下苦功,上课认真听讲,下课勤于温习。同学们在睡梦中,我早早起床,抓住清晨时光。同学们课后回寝休息,我去图书馆读书。同学们周末、假期出去放松,我去做项目,搞科研。论说学习方法,我没有什么特别的,就是坚持、积累,朝着目标不间断的努力学习。 ◎校报:在学习生活中是否有过比较艰难的日子,是怎么度过的呢?李畅:我母亲身患尿毒症,家庭负担很重,但她最大的期望就是我学有所成,我再难受也比不上母亲透析时被粗大针管扎穿动脉的痛苦,我再艰难也比不上母亲十多年来为了培养我所忍受的病痛。是母亲赋予我力量,让我在艰苦失败的时候坚持拼搏,最终历经风雨,见到彩虹。 庞宇歌 中共党员,电子工程学院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学生,校青马工程菁英班学员。连续三年获国家励志奖学金以及两项校级奖学金,获校级奖项三次。获校三下乡先进个人等校级荣誉称号四项,院优秀党员奖等其它十余次院级及以上荣誉称号。南岗区优秀青年志愿者,发表省级刊物论文一篇。 ◎校报:通过大学四年的学习和生活,你收获了什么呢? 庞宇歌:大学四年里,我遇见了很多可亲可爱的人,也和大家一起做过许多有趣有意义的事情,这些都是让我毕生温暖且有意义的回忆,充实着我的生活。四年间我收获了许多的温暖,从母校黑大、学院、辅导员老师、到每一位老师和同学,大家都耐心热情地都帮助我成长,给我提升自己的机会和振奋精神的鼓励,才成就了今天的我。 ◎校报:在志愿服务中,志愿服务带给你最深的感触是什么? 庞宇歌: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曾经参与的贵州支教活动。我有幸陪伴并助力了山里孩子们的梦想,更要谢谢孩子们也成全了我的梦想。在这条黔行之路中,我非常荣幸能结识了一群善良可爱的朋友,真的感觉自己很幸运很开心。在参与社会实践的过程中,不仅让我收获着满满的爱与感动,更是让我得到了历练与成长。 叶力萍 化学化工与材料学院材料化学专业学生。曾获一等综合奖学金、国家奖学金。材料化学、大学物理等专业课均突破历届最高分。曾参加暑期“三下乡”支教、哈尔滨第 18 中学支教等志愿服务,累计志愿服务活动超过 330 小时。凭借着优异的成绩被香港中文大学化学系博士全奖录取。 ◎校报:能否跟我们分享一下学习心得?叶力萍:知识的学习,就像工具一样,像空气一样,在自己今后的路上必不可少,所以哪怕枯燥无味,我也会认真的学习。我非常热爱科研,实验带给我的不仅有困难,更有快乐。我热爱知识、热爱科学、热爱生活。我想把一句衷心的话送给学弟学妹们:忙点累点是你们大学最好的状态。 ◎校报:能否谈谈你今后的目标?叶力萍:我今后的发展方向,短期来说,就是安心搞好科研,一起和课题组攻坚克难,在这个崭新的征途中继续拼搏奋斗,实现自我价值。长期来说,毕业之后或许会选择另外的平台继续深造,也有可能会选择找工作,继续实现自我价值,为人类事业做出贡献。 李俊鑫 哲学学院哲学专业试验班学生,曾任哲学学院第七届青年志愿者协会主席,学生会副主席。曾获全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类本科生学术论文竞赛一等奖,校第十三届“芙蓉学子 ? 榜样力量”学术创新奖等荣誉。在《中国社会科学报》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 15 篇,出版学术专著一部,多次参加德国科隆大学、香港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的访学交流项目和国际会议,目前推免到南京大学哲学系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攻读硕士研究生。 ◎校报:可以分享一下你学哲学过程中的心路历程吗?李俊鑫:学习哲学是一个打破固有常识,尝试提出新思路,新想法,新见解和新认识的一个过程。哲学对我们来说,既陌生又熟悉,但是真正地研究哲学,将哲学作为自己的专业去学习,对于我来说是一个全新的挑战。所以当我学习哲学时,会感受到自己有很多不会的,但这也让我真正地找到了自己学习的方向和动力。 ◎校报:对于自己未来的期待是怎样的呢?李俊鑫:总体来说,自己对于未来的想法还是很多的。我的初步目标就是获得哲学博士学位,然后在学习哲学的过程中,我还打算去政府机关,公司等实习,理论联系实际,不光要写文章,还要做实事,做一个踏踏实实,勇毅果敢的人。 臧恙白 中共党员,俄语学院俄语专业拔尖创新试验班学生。曾获校综合奖学金两次,国家奖学金一次。获全国高校俄语大赛奖项两次。省第五届俄语风采大赛获奖、获莫斯科冒险游戏团队奖,获省普通高等学校“三好学生”,校“三好学生”、“最佳三好学生”等荣誉称号。 ◎校报:对于俄语的学习,有哪些独到的认识或是经验想分享给大家的呢? 臧恙白:语言的学习是需要下功夫的,特别还是俄语这种非常难的语言。首先俄语发音一定要学好,做到语音、语调准确。其次是俄语基本功的练习,变格变位熟练,牢记基本语法知识点,多积累单词和句型。第三,在学习语言的同时,还要注重俄罗斯国情文学的学习。语言与国情文化是密不可分的,学习国情文化会激发我们学习语言的热情。第四,坚持即真理,厚积薄发。 ◎校报:出国留学的经历给你带来最宝贵的财富是什么呢? 臧恙白:留学期间去了俄罗斯很多地方,领略了不同的文化、不同的风景、不同的风俗习惯、不同的生活方式,让我更加了解俄罗斯这个国家,也觉得非常幸运选择了俄语。 文世贤 中共党员,文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现任校团委宣传调研部副部长、校第七届研究生支教团成员、班级团支书。曾作为副导演参与排演话剧《雷雨》和《我本一无所恋》。曾获黑龙江省三好学生、第二十二届“校园最佳”学生工作奖、校三好学生、校优秀团干部、校一等综合奖学金等荣誉。现推免至黑龙江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攻读硕士研究生。 ◎校报:可以分享一件大学生活里令你印象深刻的事情吗?文世贤:每一个活动从策划筹备到最终呈现,都是难忘的经历。和一群志同道合的伙伴见证过清晨的主楼广场,也体验过教学楼的封楼催促。最后结果的呈现对我们来说已经变得不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和小伙伴们在一起,一群人为了一件事共同努力,他们是我最大的收获。 ◎校报:你对未来的自己有什么样的期待呢?文世贤:七月份将奔赴西部支教的我,近期的奋斗目标是将自己的所学、所看、所感带给西部山区的孩子,不仅成为一名师者,更是一名陪伴者、建设者。我希望成为一个对大我和对小我都有价值的人。实现价值的方式有很多,与其谈及未来不如做好现在,先定一个小目标,走好脚下的每一步。 钱 程 机电工程学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学生。学习成绩专业排名名列前茅,通过英语四六级,俄语四六级。曾多次获得省三好学生以及国家级奖学金,多次参加学术竞赛以及创新创业项目并累计获奖十余次。现已保送重庆大学攻读研究生。 ◎校报:可以分享一下你的学习经验吗?钱程:我认为在大学期间最重要的是将所学的知识运用于实践当中,因为作为理工科学生,最直观最有效的学习方式就是实践。在实践过程中,能对所学理论知识有一个更加深刻的认知。理论与实际运用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我们也能在实践中锻炼动手操作能力,这在工科中也是很重要的。最后我想建议大家能够尽早加入相关的实验室,因为实验室能够给我们提供一个更好,更宽广的平台。 ◎校报:你对自己未来有着怎样的期待呢?钱程:我希望在未来攻读硕士的三年里,继续坚持努力学习,潜心研究,在学术科研方面的学习能有所成就。多做出一些成果,多发表几篇文章,希望能在未来为中国的科研事业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 王友超 中共党员,生命科学学院生物工程专业学生,担任班级学习委员,学院学生党支部书记。曾获国家奖学金两次,黑龙江省普通高校三好学生,第四届“互联网 +”黑龙江省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一等奖,现已保送复旦大学作为本科直博生直接攻读博士学位。 ◎校报:你是如何兼顾比赛和学习,有什么经验可以分享吗?王友超:我认为在比赛和学习之间,学习是最重要的。所以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一定要提高学习效率,上课认真听讲,课后认真复习。比较难的学科要提前预习,多读有关的专业书籍,不会的就抓紧时间问老师,争取上课阶段就把不理解不明白的问题都弄懂,给课后留有足够的时间做科研课题和项目,以更好更充分地准备创新创业类比赛。 ◎校报:你觉得大学生活中对你影响最大的是什么呢?王友超:大学期间对我影响最大的人就是我的辅导员朱军老师,这么长时间以来,朱老师一直对我们每一位同学都细心认真负责,公平耐心地对待每一个同学的问题与疑惑。这给了我很大的影响,让我学会了在做任何事情的时候都要保持一颗感恩的心,对待每一个问题都细心认真地解决。

黑龙江大学 版权所有 

北京华文科教科技有限公司仅提供技术支持,图文与本公司无关

京ICP备12019430号-7

本期已有22888次访问,全刊已有3031809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