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大学报》  

第01版:第01版

省教育厅第一督导组赴我校检查指导新学期复学准备工作

摘要:本报讯(记者杨其滨)3月18日,省委教育工委副书记、省教育厅党组副书记申林,省教育厅办公室正处级调研员杨德斌,省委教育工委统战部副部长艾萌一行赴我校检查指导疫情防控和新学期复学准备工作。校党委书记王永清、校长付宏刚、党委副书记丁宏、副校长陈

学校领导慰问 奋战在抗疫一线工作人员

摘要:本报讯日前,我校校长付宏刚,党委副书记丁宏,副校长严明、陈文远、工会主席陈德明等领导对坚守在疫情防控一线的校园门岗、家属区门岗的安保人员和黑大社区工作人员,对因工作需要加班加点坚守岗位的教务处、学生工作部、校区管理处、校医院、信息与网络中心

我校开展校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网上学习会

摘要:本报讯(记者谢德宝)为不断提升各级领导干部意识形态能力,强化守土有责、守土担责、守土尽责的责任意识,3月19日,我校开展了校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网上学习会,校领导、两委委员、中层干部、思政课教师、辅导员等通过汇贤网络平台直播,集中收看

我校开展新学期复学演练

摘要:本报讯(记者张笑雷)为进一步做好学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有效应对新学期开学前后师生大量返校可能产生的疫情风险,切实维护好师生身心健康,3月17日,我校在主楼召开新学期复学演练协调会。校领导王永清、付宏刚、丁宏、陈文远、董玉庭,相关职能部处

学校领导到黑大科技园检查指导复工和疫情防控工作

摘要:本报讯3月18日,我校副校长陈文远一行到黑大科技园检查复工和疫情防控工作。黑大科技园总经理朱天天详细介绍了科技园各公司的复工情况,对复工人员返岗审批、体温监测、出入园区身份核验、办公场所消毒、物资准备等工作进行了汇报。黑大科技园现已完成5家

校领导走访慰问坚守在工作岗位上的辅导员

摘要:本报讯近日,校长付宏刚、党委副书记丁宏深入部分学院,走访慰问坚守在工作岗位上的辅导员和学工干部代表,党委学生工作部负责同志参加。付宏刚校长、丁宏副书记先后走访了研究生院、西语学院、俄语学院、东语学院、教育科学研究院、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法学

第02版:第02版

凝心聚力,共克时艰

摘要:疫情发生以来,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软件学院将学生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以思想教育为主线,以学生管理为保障,以学风建设为核心,以学生党建为引领,以就业工作为重点,转变观念、适应形势、坚定信心、压实责任、精准施策、迅速行动,全力做好疫情防控形势下的各项学生工作。      思想教育 突出三个聚焦架起领航青春的连心桥      聚焦爱国教育,厚植家国情怀。把当前的疫情防控变成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最好教材,通过召开云班会等方式让学生了解党中央关于疫情防控的决策部署;组织学生录制公益歌曲《不放弃》、撰写原创诗歌,向抗击疫情的一线工作者表达敬意和祝愿;组织学生参加云升旗、学习王永清书记讲授的开学第一课,观看“疫情防控思政大课”,激发学生的使命担当,听党话、跟党走。聚焦疫情宣传,提高防控意识。通过线上年级大会、抖音直播、微信转发等各种方式实时全覆盖地向学生传递疫情形势、防护措施和学校要求,召开线上年级大会 6 场,发布专题推送 40 余条,引导学生科学认识疫情,掌握防护知识,确保身体安全;消除怀疑和恐惧情绪,确保心理安全;自觉做到不信谣不传谣,确保稳定大局。聚焦人文关怀,传递正向能量。通过电话、微信、短信等途径,对湖北籍学生、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重点关注学生开展一对一联系,向他们表达慰问,关心了解他们的健康状况、思想动态、出行情况,力所能及地帮助他们解决困难,做好特殊群体学生的知心人、暖心人。      学生管理 着力三个落实念好疫情防控的联字经      落实好疫情信息统计,确保数据准确。分层次召开全体辅导员视频会议、云年级大会、云班会,统一思想、明确任务,做好“今日校园 - 辅导猫”平台学生问卷调查、健康登记、定位签到等工作,做到全院学生情况底数清、情况明、掌握实。落实好对接每名学生,确保覆盖全面。通过电话和微信方式,点对点地与学院每一名学生联系到位。关注学生居家生活状态,了解学生线上学习准备情况,帮助学生舒缓心理压力。给予学生个性化慰问和指导,建档立卡,实施分类管理、重点关注,有的放矢开展工作。落实好防控纪律要求,确保严守规则。积极落实学校各项防控工作制度,敦促学生遵守规则、遵守纪律,广大学生均能够听从当地政府安排,及时、准确地做好“今日校园”每日一报,执行好“不得提前返校”的刚性要求。      学风建设 深化三个机制吹响协同育人的集结号      深化工作联动机制,助力线上教学平稳开展。全面摸排学生线上上课准备情况,通过召开云年级大会对线上上课提出具体要求,协助任课教师完成微信课程群的组建工作;通过公众号推送《新学期网课指南》,汇总发布各门课程授课平台、上课时间、课堂要求等,方便学生适应网课学习;深入云端课堂听课,并通过组织召开班会、班级干部会议等方式,做好师生线上互动交流,调研第一教学周线上教学过程出现的问题和困难,积极与学院教务部门对接解决,为线上教学有序开展保驾护航。深化学业预警机制,帮扶预警学生共同进步。依托今日校园对预警学生进行一对一通知提醒、帮助学生分析预警原因、制定整改计划;与 137 名预警学生家长建立微信关系,建立起长效沟通机制,使家长全面掌握学生学习成绩及预警情况,了解学校相关政策,形成家校合力;对各班成绩数据进行比对分析,帮助学生及班级认清形势、找出差距;针对预警同学开展班级包干帮扶计划,开展一对一、多对一、学科帮扶、MOOC 助学、学习打卡等系列帮扶措施。深化第二课堂机制,促进优良学风氛围养成。积极开展《选课倒计时!问题答疑汇总》《“云开学”,做最靓的笔记》等系列线上活动,帮助学生更快更好地适应网络教学新形式;组织召开线上优良学风班经验交流会,将学院先进班级学风建设的好做法进行分享交流,强化班级干部责任意识,营造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      学生党建 做好三个表率画好党团一家的同心圆      在思想引领上做表率,组织生活不断线。各学生党支部积极开展线上“三会一课”,马雪瑞、姜龙、王博三位老师为所在党支部学生党员分别讲解了题为《让党旗飘扬在“战疫”一线》、《众志成城同战疫 青春共话爱国情》、《在“战疫”中激荡青春》的主题云党课,既从政策理论和防控知识方面加强学习,又从理想信念、爱校荣校、榜样力量等方面展开教育,有效引导学生党员争做疫情防控的先锋者。在志愿服务上做表率,党员奉献展风采。部分学生党员在战“疫”面前主动请缨,吹响抗疫“前哨”,以一抹鲜亮的“志愿红”构筑起保护群众的防线。共有 17名学生党员参与到防疫志愿服务中,分别承担走访与登记调查,防疫检查监督、清理消毒以及防控知识宣传教育等工作,工作总时长达 1386 小时,有效引导学生党员争做疫情防控的实践者。在党员先行上做表率,共克时艰助防疫。学生党员积极响应学校党委号召,104 名学生党员为支持疫情防控工作累计捐款4000 余元;学生党员通过党支部微信群、学习强国等载体就居家抗“疫”、时事要闻、线上学习等方面交流亲身经历和见闻感受;同时,学生党员积极参加经典诵读、告白我的国和手绘党旗等活动,引导学生党员争做疫情防控的好学者。      就业工作 适应三个转变铺就坚实稳定的就业路       适应供给需求由常态向严峻的转变,打开就业市场新局面。为尽可能降低经济下行压力和疫情突袭对就业市场带来的不利影响,学院主动出击、积极拓展,进一步畅通信息推送渠道,疫情发生后,面向全体毕业生发布有效高质的就业信息近 200 条,主动对接用人单位 12 家,协调用人单位举办云招聘会 8 场,参与线上面试学生 40 余人,3 人与用人单位签订就业协议。适应工作模式由线下向线上的转变,打造就业管理新模式。学院主动转变观念,通过网上问卷调查和一对一访谈等方式,精准摸排 436 名毕业生就业状态、存在困难和就业需求,并在此基础上建立毕业生就业动态跟踪管理台账,精准推送岗位信息。此外,辅导员积极配合做好线上宣传、线上招聘、线上面试、线上办理就业手续等工作。适应学生求职由平稳向紧迫的转变,实现指导服务新突破。学院充分利用新媒体实现指导服务由“面对面”到“键对键”,辅导员先后通过抖音召开年级大会 2 场,通过钉钉会议召开待就业学生工作推进会 1 场,累计参与学生超过 1700 人次。帮助毕业生分析就业形势、解读就业政策、传达就业信息、解答就业疑惑。针对湖北籍毕业生、就业困难毕业生开展一对一帮扶,给待就业的同学推送量身定制的就业信息,帮助学生做好充足的就业准备。疫情当前,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软件学院学生工作队伍将继续深化思想认识、明确目标要求、健全责任机制、落实工作举措,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不断推进学院学生工作向前发展,助力学院学生成长成才!

抗击疫情守初心,网络教学担使命

摘要: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俄语学院认真落实学校抗击疫情责任制,做到守土有责、守土担责、守土尽责。根据学校“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的总体要求,学院提早谋划,精心组织,发动师生全员力量,保证网络教学、学生管理等各项工作有序开展。构建责任网络 实现精准施策全覆盖按照学校要求,学院结合工作实际,第一时间成立了新冠肺炎防控工作组,科学设计网络填报平台,建立健全责任网络机制,明确各成员的工作职责和具体任务。一是建立了在职教职工教研室负责制,由教研室主任负责本教研室教师的沟通联络和身体情况统计填报工作。二是建立了离退休职工教师党员负责制,全体教师党员“一对一”负责离退休职工的沟通联系,关爱老教师生活。三是建立了数据汇总审核机制,每天的统计数据需由书记、院长亲自审核把关,确保信息准确无误。四是建立了学生沟通联系机制,辅导员负责所在年级学生的信息统计填报工作,并开展细致入微的思政教育、心理辅导和政策解读等工作。健全的责任网络机制保证了抗击疫情效果,学院防疫工作零失误,全院师生填报信息零差错,保障了全体师生防疫期间生活工作的平稳有序。有效的责任机制同时发挥了关心关爱师生的作用,及时为离退休教师邢慈娥老师解决购买蔬菜水果困难问题,并转达了学院的慰问之情。认真做好出国学习学生和出国探亲学生的沟通工作,成功化解一名在俄留学生的心理危机事件,增强了在俄留学生共克时艰的信心;通过对疫情形势的研判和分析,使并无回国意愿的两名赴韩学生,在韩国疫情爆发之前,于 2 月 28 日前安全回国。强化责任担当 保证网络授课无死角在教师层面。学院自 2 月 11 日开始筹划网络教学预案,提前学习兄弟院校经验、分享教学资源、熟悉网络技术。2 月 19 日接到正式复课通知后,学院积极组织教师参加教务处举办的各种线上教学培训,解决线上教学的技术难题,为教学工作提供高质量技术保障。俄语学院发挥团队精神,打破地域限制实现集体备课,确定教学进度安排和教学内容设计,通过网络及时分享教学心得、互通有无。学院结合俄语教学的特点,选定最适合的网络授课平台,选择优质网上教学资源,精心制作适合网上教学的 PPT,同时制定多套备选方案,确保网络教学万无一失。根据大多学生没有纸质教材的实际情况,老师们通过各种网络资源下载相关教材、教辅资料,上传网络平台指导学生阅读学习,为教学工作提供可靠的资料保障。在学生层面。首先,辅导员始终保持与学生的密切联系,相继开展了“一对一”微信、电话联系,疏导学生情绪,掌握学生动态,鼓励学生保持良好心态努力学习。其次,定期通过学院微信公众号推送“读书工程推荐书目”“优秀俄语电影”“经典俄罗斯音乐”等专题内容,引导学生利用假期时间扩展视野、充实提高。再次,辅导员认真组织召开线上年级大会、云班会,讲解学校开学要求、网络授课事宜,并通过微信群等多种方式通知学生进入网络教学班级,熟练掌握网络平台操作方法。最后,指导各班组建“钉钉”班级群,制定每日打卡预习计划,从 3 月 2 日开始,通过网上平台开展“云端”预习活动,为正式网络教学做好准备。增强责任意识 确保教育教学全过程学院全体教师精心准备网络第一课,结合当前抗疫事迹和校史院史,将思政教育融入网络课堂,培养学生爱国爱校的家国情怀。重点结合了两个案例。一是教师代表,尤其是我院青年教师徐睿参加“中国防疫翻译小组”的志愿服务经历,她为我国在独联体国家采购医疗物资提供了坚实的语言保障,是当前我院开展网络思政教育的最鲜活案例。二是校友典型,远在俄罗斯的我院优秀校友腾跃,心系祖国、心系母校,碾转俄罗斯多地、冲破重重阻碍筹措 3 万只口罩,全部捐献给母校,是我院校友中感恩祖国、感恩母校的表率。学院针对不同年级学生特点,不断完善有针对性的全过程育人机制。在低年级组织开展课后复习和网上晚自习,分享学习方法和课堂笔记,营造积极向上的网上学风;2018 级和2019 级开展线上互动答题活动,增强专业学习的趣味性和互助性。在毕业年级开展简历制作线上指导,解答学生网上就业的相关问题,做好云就业的各方面准备;积极拓展就业渠道,掌握网络平台使用技术,联合其他外语学院举办 2020 年外语学科空中招聘会。各年级普遍开展学业预警和帮扶工作,与学生家长深入沟通交流,推动学习班主任、生活班主任工作网络化,建立高年级学生党员与低年级学习困难学生的“一对一”网络帮扶制度,细化帮扶要求和目标,保证各项工作取得预期效果。

哲学学院:
化危为机 跨越难关 多措并举有效开展线上教学与学生管理工作

摘要:战胜新冠肺炎疫情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对于黑龙江大学哲学学院而言,2020 年,既是在疫情防控特殊时期推进线上教学改革的攻坚之年,也是哲学专业开启一流专业建设的开局之年。哲学学院以“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为目标,以落实和保障教学新秩序为中心,怀着迎难而上的勇气和知难而进的信心,确立了“化危为机,跨越难关”的工作总基调,多措并举,有效开展线上教学与学生管理工作。        线上教学:       抓住机遇,突破畏惧严守安全,保障质量       疫情当前,各高校开展线上教学势在必行,而线上教学既是推进一流课程信息化建设的难得机遇,也是一流专业建设的突破口和增长点。面对危机和挑战,哲学学院迅速召开线上会议,传达上级文件精神,并结合学院实际第一时间出台线上教学组织与管理办法。学院明确要求,全院教师要在思想认识上达成共识,从“抗疫 + 使命”的责任高度认识线上教学的重要性和严肃性,从“互联网 + 教育”的研究高度认识线上教学的积极作用,从“专业建设 + 教学改革”的发展高度认识线上教学的必要性,并鼓励全院教师抓住这次机遇,迅速补齐技术短板,推进精品课程向一流课程建设、线下精品课程建设向线上金课建设的转型,为一流专业建设保驾护航。然而现实问题是,对于多数哲学专业教师而言,他们往往长于思辨、短于技术,对线上教学有一定的畏难心理。为此,学院在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学校各类技术培训的基础上,专门建立了网络授课交流群,采取“专业上老带新、技术上新帮老”的一对一方式,帮助老师们快速克服信息技术融合的心理障碍和技术关卡。通过不断的交流和学习,老师们突破了网络教学改革旧瓶颈,逐渐熟悉了爱课程、智慧树、中国大学慕课等共享课程平台,掌握了学习通、QQ 直播、微信直播、腾讯课堂、钉钉等直播技术,并大胆探索,老办法创新用、新办法科学用,摸索出适合自身课程的线上教学方式,实现了必修课和毕业班理论课 100%线上教学,为全面推进哲学专业混合式教学改革积累了经验。在此基础上,学院实行三级审核,严格把控教学资源安全的总开关。任课教师具有主体责任,发挥一级审核作用,确保教学资源的准确性和针对性;教研室主任具有管理责任,发挥二级审核作用,科学审理教学资源的专业性和适应性;学院领导小组连同教学指导委员会发挥三级审核作用,全面把控教学资源的质量关和安全关。学院通过这三级审核,确保所有课程线上教学资源在充足、丰富的基础上,保障安全、质量可靠。为及时有效监控教学质量,学院通过四方联动,全力确保教学运行畅通高质量。学院成立了由教研室主任、教学指导委员会、教学督导和领导班子成员组成的线上教学管理工作小组。通过四方联动,强化对课程内容、教学过程的运行监管,加强对教师线上直播讲授内容的审核,有效防范和制止不当信息传播,确保课程政治过关、质量过关;督导员通过线上听课线下沟通方式,确保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不掉线,发挥专家作用,利用已掌握的线上教学发展趋势和最新成果,为线上教学实践提供理论参考和业务指导,针对线上教学开展过程中出现的共性重点问题和个性化难题提出解决对策或建议。       学生管理:       筑守阵地,营塑学风凝聚合力,狠抓落实       学院加强文化宣传,依托校园信息门户、学院网站等网络平台,通过“今日校园”APP、哲学学院微信平台、黑大哲院学生会、黑大哲院青协等网络新媒体平台,开展“时光见证爱,孝心融入情”系列活动,“哲院抗疫模范”系列报道,哲小志心声、学生学习教育部思政大课线上交流会、上好开学第一课、“哲学学子在行动”系列报道等活动,加强舆论宣传引导,及时报道身边的典型事迹,主动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学院积极运用网络新媒体手段营造浓厚学习氛围,使网络成为开展优良学风创建的重要手段。学院非常重视对学生进行正面激励、教育和引导,通过召开线上年级大会、云班会、辅导员一对一联系沟通督促学生、实行班级干部分班负责制等方式,营造形塑自主学习新学风,确保线上教学无遗漏。学院创新第二课堂,积极开展学生党员云党课,书香暖心推荐书目活动,“同心防疫”,专业课程早知道等活动,通过生动活泼的线上优良学风创建和宣传活动,持续推动优良学风建设深入发展,有效打造凝聚线上线下的新合力。学院高度重视学业预警与帮扶工作,依据《黑龙江大学学业预警管理办法(修订)》要求,认真开展线上学业预警工作,着重做好对预警学生与家长的微信一对一反馈沟通工作。启用今日校园通知并开展预警原因分析整改计划记录,扎实做好学业预警与帮扶工作,通过学业预警制度,督促学生修正学业行为、改善学业状态,以预警与帮扶工作为载体,切实加强学风建设。学院还依托“哲漾阳光”二级心理辅导站,持续发挥心理联络员与朋辈辅导员作用,积极开展“疫情期间的温馨心理小贴士”、“爱的食谱”、“为爱发声”、“齐心抗疫书画比赛”等线上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对学生进行特殊时期心理健康疏导,有效提高心理危机干预水平。我们深知疫情既是挑战也是机遇,未来我们将携手同心,共同努力,筑牢思想教育新阵地,夺取抗击疫情斗争的最终胜利!

第03版:第03版

同心协力持续战“疫

摘要:部分素材来源:黑龙江大学公众号  本版责任编辑     董捷     刘昕语编者按:在持续战“疫”中 , 无数的黑大人积极向坚守在战“疫”一线的英雄们看齐:有的四处奔波工作献出一份自己的力量……       与新冠肺炎疫情的斗争仍在继续,全球黑大人同舟共济、并肩作战,为构筑坚不可摧的人民战“疫”防线贡献力量,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展现出黑大人应有的担当与作为。       我校 1988 级化学专业的两位校友,黑龙江天林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马天斌、总经理林志伟一行回到母校捐赠疫情防控物资。校长付宏刚,学校办公室、国有资产管理处、校医院等部门负责同志参加捐赠活动。付宏刚校长代表学校向两位校友颁发了捐赠证书,并表达了真挚的感谢。他说,两位校友的善行义举不仅在疫情特殊时期助力母校抗击疫情,也给母校师生送来了关心和温暖,希望两位校友能够继续关注母校的建设和发展,也祝愿黑龙江天林科技有限公司发展的越来越好。此次黑龙江天林科技有限公司向我校捐赠的防疫物资为 140 把红外额温计,同时,我校远在美国的1988 级化学专业校友毛大欣也为母校捐赠 10 把红外额温计。防疫物资将全部交由校医院并根据学校疫情防控工作实际统一调配使用。我校 2003 级应用心理学专业校友、北京大洋腾挪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原子恋科技有限公司 CEO 廖望先生向黑龙江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捐款 55000 元,用于支持学校开展疫情防控工作。国是千万家,有国才有家。尽管目前事业重心在国外,但自疫情发生以来,廖望校友始终心系抗疫一线,尽己所能为祖国、家乡和母校取得战“疫”最后胜利贡献力量。据了解,此前,他已通过原子恋公益捐助平台捐款 100 万元用于医疗物资采购和一线医护人员关怀等用途。廖望校友表示,他本人与他的公司将持续密切关注疫情发展情况,做好后续行动准备。我校科学技术处合作企业、圣邦微电子(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向黑龙江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捐赠的40 支红外非接触式测温仪、14 箱消毒片先后抵达校医院。校企协力,共克时艰。中央红小月亮超市黑大公寓 C1、C2 店向黑龙江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捐赠 10000 只医用口罩。乐此邻里欢,相约赴春光。据了解,这批医用口罩系两家店面的管理者和员工多方联络、沟通相关医疗企业和供应渠道,历经一个月时间筹措而来。我校美国校友会通过黑龙江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捐赠的 50 套防护服。同气连枝,守望相助。国内疫情发展和祖国各地抗疫工作的开展情况,始终牵动着美国校友的心。除此次向母校捐赠防护服外,我校美国校友会还向武汉以及哈尔滨疾控中心捐赠了疫情防控物资。据统计,截至 2020 年 3 月 20 日,黑龙江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共收到善款 55000 元;接收防疫物资捐赠 7 批次,包括医用口罩 47800 只,防护服 50 套,红外非接触式测温仪 40 支,环保酵素 200 桶,84 消毒液 200 桶,酒精 5 箱,消毒洗手液 60 瓶,消毒片14 箱。       磨难压不垮,奋起正当时。黑龙江大学的选调生们,他们在基层乡镇的战“疫”一线坚持用实际行动践行着自己为母校增光添彩的无悔承诺和为龙江振兴助力的青春誓言。       李欣妍,黑龙江大学 2015 级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生,2019 年成为黑龙江省委选调生的一员,现任职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阿城区平山镇人民政府。从腊月二十九到正月十五,李欣妍平均每天的工作时间要达到 18 个小时。区里下发的统计人员任务,紧急而繁重,从每天固定时间需要报送的新增人员日报表,到从武汉回哈的人员信息统计,到跟派出所核对人员名单,到湖北史补充信息统计,到铁路民航等密切接触者信息统计,到把所有统计人员名单分几大类录入外来人员信息库,再到统计全镇所有居民测温消毒情况。基层的工作总是普通又复杂的,每天密切监测火车站、高速口离开、返回平山的人员;7、8 个小时不动地方的持续工作;每天 30 多通电话,有跟各村核对返乡人员数目名单的,有跟派出所联络核对信息的,有跟镇卫生院了解隔离人员情况的,有跟政府推送的人员确认信息的,还有信息不全挨家打电话询问信息的。在电话的那一头,有牢骚抱怨的,有各种理由拒绝提供信息的,甚至还有无端撒气的。嗓子喊哑了,手机打到关机。作为一名基层工作者,她总是告诉自己,自己的责任就是为人民服务。只要多打一个电话,多确认一条信息,多观察一个返乡人员,全镇百姓就多一分安全,自己的工作就是值得的,就是有价值的。她相信:“只要全中国人民齐心协力,疫情一定会很快过去,我们必将迎来春暖花开!”孙继超,黑龙江大学研究生院 2015 级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生,2019 年成为黑龙江省委选调生的一员,现任职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松北区乐业镇人民政府。她利用自身优势加入了疫情防控指挥部信息组,专门负责疫情防控期间信息推送。一个支部就是一个堡垒,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乐业镇疫情防控工作开展以来,全镇上下勠力同心,涌现了很多感人事迹。为了让文字凝聚抗“疫”精神力量,让这种力量在一线温暖人心,她拿起手中的笔,在后方一线奋战。为收集视频中感人的镜头,她亲自到卡点拍摄值班人员布满红血丝的双眼,到村委会录制党员突击队的出征仪式,捕捉最动人的瞬间;为宣传优秀做法,她询问多人,采访多人,将获得的只言片语整理成文字稿,守在志愿者身边用镜头记录下他们将酒精使用说明贴到玻璃瓶上的贴心之举,最终以短视频的方式向上推送。从疫情防控指挥部没休一天的工作者们到捐献压岁钱和实习工资的闪闪放光的普通人,从非公企业的捐赠到踊跃报名的志愿者,孙继超撰写的多人事迹及镇疫情防控优秀做法材料被发布到“红色松北”微信公众平台,其中她撰写的材料中乐业镇共产党员褚洪辉更是受到哈尔滨市三家电视台采访,一时间这名“癌症患者的丈夫、抗击疫情的战士”成为众多一线逆行者的榜样,也吸引了更多群众投入到镇疫情防控工作中去。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她以青年之力扛起最鲜艳的党旗,以责任担当诠释着龙江选调生的“初心”与“使命”,她坚信,严冬尽头便是暖,坚冰深处春水生,在“逆行者们”共同的努力下,必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袁启慧,黑龙江大学研究生院 2017 级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生,2019 届省委选调生,于 2019 年来到黑龙江省铁力市桃山镇人民政府工作,目前任党群办科员,团委负责人。在防疫工作中,袁启慧主动将宣传工作负责起来。       为了收集防疫工作中的典型事例,她积极与各村屯对接,了解村屯的防疫与值守情况;为了扩大信息来源,单位的许多同事都担任过她的采访对象,她将采访所得的信息整理成文章,记录下这些基层工作者们闪闪发光的战疫历程,从村屯干部到志愿者,从机关同事到社区委员,袁启慧撰写的疫情防控事迹陆续在“魅力桃山”“青春铁力”“伊报新媒”等多个公众平台发表,这些文章成为了群众侧面了解防疫工作的窗口,也吸引了更多志愿者投身防疫工作之中。动员青年,发挥力量作为桃山镇团委负责人,在疫情防控的紧张时刻,袁启慧没有放松团委工作,而是选择疫情防控与团委工作统筹协调,并肩开展。她积极响应上级团委的号召,动员返乡青年大学生加入到志愿服务队伍中来,为防疫攻坚贡献一份力量,截止目前,桃山镇共有 26 名返乡青年大学生加入到了志愿者的队伍,他们有的帮助社区进行楼道消毒,有的开展卡点值守,他们的加入,极大的缓解了社区的压力。袁启慧及时与青年志愿者们沟通,倾听他们的想法与需求,为青年志愿者们的工作开展做好强大后盾。为了宣扬志愿者们的感人事迹,袁启慧及时与上级团委协调,共推送志愿者典型材料 5 篇,并制作志愿者防疫快手视频,深受上级团委的赞扬。        黑龙江大学的志愿者们在城市的每个路口,在每个社区的门口,有人身着红色马甲、马甲上有几道荧光色的横条,有人手臂上别着红色的袖标,为过往行人测量体温、询问驾驶员相关事宜 ... 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履行社会责任,用声音传递信心和希望。       贺昊轩,2018 级新闻传播学院的一名学生,他在看到招募志愿者的信息之后,便立即向郊区红旗街道新城社区提出了报名申请,积极加入了社区志愿者的行列。2 月 7 日至今,他一直坚守在工作岗位上,天空飘洒的雪花,见证了他的坚守。一遍遍耐心的宣传疫情防控知识,引导小区居民正确认识疫情,“为了安全尽量不外出、不会客,外出必须戴口罩,两天一户一人出去采购一次……”虽然这些话,已经说过无数遍,但每当遇到不理解的住户时,他仍然会耐心细致的讲解。虽然年轻,但已然能够担当重任;虽然热血追梦,但也能不厌其烦的做好一件件“小事”。他用行动,向社会展示了青年人对祖国的担当与责任。刘潇繁,2019 级西语学院的一名学生,她在疫情期间深受最美逆行者抗疫事迹的感染,又受到辅导员老师 “云班会”“云党课”爱国主义教育的鼓舞,激发了她作为一名新时代大学生强烈的使命感,和几位同学商量后,决定通过做家教将所得的费用全部捐献给湖北武汉。从开始联系有需求的学生并合理分配家教老师,到与学生沟通了解学习需求,认真进行备课,第一堂课下来大家交流讲课心得和所得经验,再到反复与学生和家长沟通授课方面的需求,走的每一步都很充实。十几天下来,他们的认真授课共帮助了近二十名学生收获了知识,得到了学生和家长的认可与信任,有的同学还甚至预约了暑假的课程,同时也总共收到了 5000 多元的讲课费。当大家把这一份承载着汗水和对武汉疫区人民深厚感情的讲课费捐献出去以后,共同分享着这份喜悦,自豪和幸福感油然而生。疫情残酷无情,但是人间有真情,为抗击疫情助力!为中国加油!线一丁,2018 级法学院的一名学生,今年一月开始担任法学院“1”支队志愿服务队队长,远赴重庆支教并进行普法宣传。疫情爆发期间,完成支教服务后,他先回家自觉完成隔离,然后在第一时间投入到当地防疫志愿工作中。他从小区卡点,换到街道值班,再从街道值班岗位换到隔离外来人员宾馆,工作风险逐步增加。但是每当接到任务的时候,线一丁总是一声应下。这些天,他每天起早贪黑,以步行的方式赶到火车站附近的宾馆投入工作。火车站是防疫工作的重要关口,对途经旅客进行健康登记,确保登记准确不疏漏是尤为重要的。线一丁每天排查的旅客少为七八十人,多则上百人。面对单一重复的登记工作,他不仅没有感到一丝厌烦,在耐心细致与旅客沟通,认真做好登记的同时,他又加入了维护旅馆秩序的行列。身为一名学生干部,线一丁在从事防疫志愿工作的同时,不忘积极动员身边朋友和同学参与进来。如今,线一丁每天还会积极配合老师监督班级同学健康打卡,同时将自己的防疫心得分享给身边的每个人。

第04版:第04版

春天已至,写给亲爱的校园和你春天已至,写给亲爱的校园和你

摘要:你是否会怀念这样的生活:漫步于校园,走到主楼D座的门口听头顶叽叽喳喳的小鸟和你打招呼,去给留学生公寓旁边的流浪猫送零食,联通广场上看落日余晖和读书同学的背影,一切淡然静默,岁月安好。不知道多少次,被繁多的任务和学习工作恼得心烦,晚上离开教学

这个假期不一般

摘要: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影响,黑大学子们迎来了史上最长的居家时光,自线上教学活动开展一月有余,秩序良好,同学们学习态度毫不懈怠,积极投身于丰富的“云活动”、“线上竞赛”中,闲暇之余,翻翻房间里的小物件,亲自动手创造美食。走出家门,眺望远处,已是春暖花开,我对最想念的校园似乎有了更加深刻的感情 ......虽然疫情将我们暂时阻隔在家中,但同学们也没有懈怠,除了按照正常的作息进行网课学习以外,也纷纷趁着这个超长假期在家提升自己,利用软件记录学习时长、背单词、练口语,在这个不同寻常的假期里成为更好的自己。不止每天进行早起打卡、在番茄自习室互相监督学习,有些同学还利用虚拟实验平台开启了“线上实验”的新体验。此外,同学们也积极参加了“写信告白祖国”、“经典诵读”、“同心战‘疫’,党旗飘扬”等主题活动,共同学习“开学第一课”,通过写作、朗诵、绘画等形式将内心对祖国和校园的爱一一抒发出来。字里行间,言语之中,都饱含同学们的深切情感,不止提高了内心的信念感,也为回到学校后的生活做好了充足的准备。同学们在几周的时间里渐渐习惯了网课的学习。值得一提的是,同学们对从未体验过的线上体育课也充满了好奇和期待。体育课过后,同学们纷纷表示久违的体育课让许久不运动的身体得以伸展,缓解了假期长时间低头玩手机、卧床睡懒觉带来的肩颈疼痛。在体育课上,同学们通过运动出了很多汗,感觉整个身体都轻松了不少,也拥有了更饱满的精神应对课程的学习。近日,全校范围内开展的“停课不停练,停课不停赛”云竞赛活动,第一阶段的项目平板支撑和第二阶段的项目俯卧撑、仰卧起坐,已经圆满落幕,同学们通过视频的形式将自己平板支撑的过程提交给各位体育老师,最终通过筛选分别决出三个项目男女两组的前 12 名,燃起了同学们对体育运动的热情。来自我校体育教学研究部的连洋老师说,线上体育课和线下实践是完全不同的教学模式,打破传统教学师生面对面传授体育技能的模式,借助互联网的便利让学生感受到多元化的体育,通过多媒体渠道让学生欣赏有关体育教育的深度视频和理论解析,使同学们对体育运动的意义理解得更加深刻。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同学充分利用课余时间,趁春暖花开、气温回升,与父母朋友一起到公园散步、去附近的山上爬山、踏青,在戴好口罩保护自己的同时放松身心、呼吸新鲜空气、感受春天的魅力。我们在 2020 迎来最特别的春天,院儿里开的第一朵花与父母共赏,午后的暖阳里和母亲聊聊天,晚饭后的闲暇里与父亲下下棋。彼此陪伴的日子里,有很多温馨美好的第一次尝试。许多同学亲自下厨,让父母也常常自己制作的美食。在这个假期里,我们拥有了更多的时间去探索,便不再满足于平常的烹饪,带着年轻人的好奇心,创造出各种富有新意的东西来,“薯片烤鸡翅”、“新奥尔良焗鸡腿”、“芝士热狗”等创意菜肴层出不穷,不仅两辈人在食物上有了更特别、更有深度的交流,同时也在各大社交平台上和同龄人互相分享,体现着满满的时代感。除此以外,甜品类,饮品类,挖掘起来更是惊喜满满,自己再为之拟一个生动妥帖的名字,由此“紫薯仙球”、“樱花玄饼”等等有趣的甜品便在同学们的手下诞生了。在无聊的时光中发掘有趣,其中窥见的也是一种属于我们的生活方式。闷在家里的日子,不能去公园野餐,不能去郊外爬山,我们便用这样独特的方式庆祝春天。最有食欲的地方也许不是饭馆,而是春天的菜市场:芦笋、青豆、莴苣等,用来配菜都很有春天的韵味。将热菜同新鲜水果搭配也能带来不一样的惊喜,菠萝菜、苹果菜、香橙鸡翅、荔枝虾球,既不失活力,又巧妙地将美味与春天融合了。在这个不一般的假期里,在网络课程学习之余,陪陪家人,练练厨艺,培养兴趣,积极锻炼……待疫情过去,春暖花开,相约校园,这段宅家的时光将是最亲切的怀恋,彼时的我们将是最好的重逢!

最美的珍藏 抖落一些旧时光

摘要:已经是春天,受疫情影响,黑大学子迎来了史上最长的居家时间。漫长的宅家日子里,同学们在家里整理旧物,摸索摸索,像是抖落一些旧时光,午后暖风里捎来一些往日悸动,仿佛架上了一台时光机器,一起荡回在过往的涟漪里。一枚邮票,几张信纸。那是最纯真深切的感情里,是女孩子们之间的小秘密,是友谊长存的诺言,是要考入同一所大学的互相鼓励。朋友也许走散,便笑当时的傻气,而再次打开那些信件,当初那份等待的心情又隐隐攒动,念起等待的不安、收到远方信的喜悦,那份最真挚的情感总是闪耀着光芒。偶像是成长中不可缺少的回忆,他们让我的内心始终充满无限的力量。那些看似普通的明信片,因为印着喜爱头像的写真而变得不同。找到想要努力的方向,我变得自律,积极,热爱生活。纵然有时,偶像也能让我看见一束曙光,支撑我度过很多道坎。像月光柔柔,给人以温柔的拥抱。有些东西,不知怎么就留下了,有些东西,留下便忘不掉了。汶川地震那年,我上一年级,听到太多悲欢离合,家里和爸爸失联两周,同学的爸爸消失在地缝中,一些人再也不见。但是在悲痛中,四川人民依然坚强。小时候每天的娱乐时间就是晚上八点守着少儿频道看动漫世界。之后的一天,我见到了鞠萍姐姐和董浩叔叔,他们送给了小朋友们少儿频道的啪啪圈。那时候就像一个宝一样,把它珍藏起来,直到现在。这是我2008 年的纪念,也是我永远的回忆。要数年代感,我家里还有一本旧得不像样的书,《巴黎圣母院》,是外公送给妈妈的,妈妈又传递着送给我。上面还包着旧时上学父母用日历给包的书皮,舍不得扒掉。一些启蒙就是这样开始的,不知是从雨果开始,还是从父母的爱。一路走来,我也去过很多地方,论深刻,却仍旧是在路上。收集起小盒的火车票仔细放着,他们就像是记忆之门的开关,一个地点就带你回到过去。在东北坐过最便宜的火车,是从金山屯到伊春,4 元的票价将近两小时的车程。直到如今只记得在晃荡车厢里读完了马尔克斯《枯枝败叶》的结尾,而下午光线穿过群山射进绿皮车厢非常柔和,邻座阿姨的蓝色毛衣有种好看的风情。这些从南到北的私人印象,组成了记忆里柔情的一面。假使此刻有一艘时间机器,那么就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荡回过往的涟漪里。也许并不会有伍佰 last dance 在吟唱,但那些我们不忘的初心、闪光的情感和隐隐影响人生的伏线,都在过去里藏着,也许只需要转个身。回过头望一下那些遗留在旧时光的旧物,看,它们其实正在发亮。部分素材来源 黑龙江大学报公众号

黑龙江大学 版权所有 

北京华文科教科技有限公司仅提供技术支持,图文与本公司无关

京ICP备12019430号-7

本期已有4993次访问,全刊已有3031231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