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大学报》  
上一期    下一期

不忘初心 秉道直行

——访电子工程学院朱勇教授
   期次:第679期   作者:■ 本报记者 王佳玲 张政   查看:183   




  “技术永远是发展前进的,追求技术的过程却是快乐的”,我们面前这位亲切地微笑着的老师多次提到“快乐”这个词。夏日的午后,空气中弥散着慵懒和困倦,朱勇教授语调平和,神采奕奕,向我们讲述起他与科研不得不说的故事。
  朱勇教授,现任黑龙江大学物联网系系主任,黑龙江省物联网感知层及传感网络关键技术创新服务平台主任、黑龙江省高校物联网感知层及传感网络工程技术研发中心主任、黑龙江大学 - 恩智浦物联网联合研发中心主任、黑龙江省人事厅物联网学科后备带头人、黑龙江省创业协会理事,黑龙江中联慧通智联网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自 1997 年本科毕业后留校任教至今。
“解决困难的过程就是获得快乐的过程”
他摸摸自己的头,笑着说,“你看我这个年纪都已经长满了白头发,我是 74 年的,同龄人几乎还没有白头发,你的付出要比别人付出得多,除了努力工作外时间是重要的因素, 时间的管理、做事的效率也很重要。”一项科研项目的完成,往往要经历研发、测试、应用、申请专利等环节,实验的结果也往往带有不确定性,谈及如何在科研项目中攻坚克难,他又笑笑,称解决困难的过程就是获得快乐的过程。
  朱勇教授自 1997 年起在黑龙江大学物理系从事科研教学工作。同时承担专业实践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
信息与通信技术、物联网技术、无线通信。他是黑龙江大学第四届、第五届中青年骨干教师,连续 10 年获校先进工作者;2003、2005 年获黑龙江大学教学质量优秀奖,获省教学成果二等奖 2 项,校教学成果奖 3 项;主持参加国家扶持资金专项 1 项,省教育厅项目2 项,校青年基金 1 项;以主要成员身份参加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2 项,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3 项。近年来,他发表在电子学报、中国物理快报、IEEE ISCIT等期刊上的论文以及学术会议论文共 10 余篇,其中被SCI、EI、ISTP 检索论文 4 篇。主编教材 2 部。已授权专利 12 项,在申请专利 9 项、软件著作权 3 项。
  承担纵向横向项目近 40 项,合同额达 3600 万。近年来以应用研究为基础,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积极探索物联网技术在农业、环保和交通等领域的实际应用,技术主攻方向均是解决行业的技术难题,相关的研究成果已经在质量溯源、精准农业、智能交通等领域得到推广应用。
  春华秋实,没有二十多年的孜孜不倦,哪有这硕果累累的大好收成?每一天,他都将自己今天要做的事情列举出来,按重要性标出序号,全身心投入于每一个目标的实现。日暮时分,往往翻开本子一看,该做的事就都做好了。“可能会有一些做不完,但往往那样下去,你就会发现,你的效率也高了,做事也多了。有时候往往你身兼数职的时候,你会做得很好。”朱勇教授如是说。
  九层高台始于垒土。如果没有日复一日的坚持,看似零碎的时间又怎会酿出醇厚的美酒?在采访中,记者发现,朱勇教授谈起自己的科研过程时,总是一笔带过,不予赘述。云淡风轻的背后是二十年风雨惊变的沉淀,是回首往事也无风雨也无晴的沉静。静水深流,但改变不了其蕴蓄的力量;深藏不露,但动摇
不了其孕育的热情。
“让知识落地,是最有成就感的事”
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同样是朱勇教授看重的。多年的专业教学和科研经验使他深刻认识到“知识能够真正落地,是最有成就感的”。
  朱勇教授积极鼓励学生参与科研立项、科技创新等活动,每当有学生报名参加各级各类专业竞赛时,他总要专门抽出时间,帮助他们做准备。迄今,他指导的学生在国家级、省级电子设计大赛中共获得奖项 27 次,获奖人数 100 余人;作为科研人,他找准方向,着眼未来,一心一意投入到钟爱的实用性科研;作为企业家,他为所在专业的学生提供实习基地,为学生提供实验场所,为学生能够接触社会实际提供渠道,同时带动学校相关教师一起研发项目,积极搭建社会需求与高校技术相结合的桥梁,目前公司已经完成股份制改造,预计年内实现新三板上市。
  在他眼里,教学通过知识方法和理念的传递,得到人内心的提升。但教学不应只是停留在书本层面,而应教会学生如何去解决实际问题;实用性科研着眼于社会具体需求,更适合他的性格;他创业最大的目标就是依靠团队技术,专注技术研发,用知识去创造财富。
  朱勇教授的创业想法来源于 2009 年他的研究团队在通河县实施的一个水稻育苗监控系统项目——为 4 栋现代化农业大棚做监控系统和 200 栋现代化农业大棚做监测系统。朱勇教授团队研发的产品主要采用太阳能供电、无线传感网络,完成棚内空气温、湿度监测、自动控制排风、喷淋、卷帘机的智能控制和分析。“这个项目是我创业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在这里我第一次接触到了农业信息化,从而确立了我未来创业的主要方向,那是我第一次真正意义上有了创业的想法。”回忆起当时的情况,朱勇教授依然很激动。
  也许正如他对自己的评价“一个能折腾的人”一样,在寻觅理想的路上,他从未停歇。“现在年龄大了,也
觉得有些累,但总觉得有些事情还值得去做。”谈起自己的理想,他目光坚定,言之凿凿。
“黑大给予我的实在太多了”
木心先生曾有言,“如欲相见,我在各种悲欢交集处,唯一能做的是长途跋涉后的返璞归真。”这用来形容朱勇教授的赤子之心恐怕再合适不过了。
  谈起母校,他第一句话就是“黑大给予我的实在太多了”。1997 年他获得黑龙江大学信息与电子科学系获工学学士学位即留校任教,时光荏苒,至今已是二十年的光阴。从学子到教师,他始终觉得“黑大的融合能力和鼓励的氛围是其他学校没有的,他不会说你做的事情没有结果就一棒子给你打死,黑大是综合性学校,它的包容度鼓励你先去琢磨、先去折腾,我特别感恩”。并且他也将黑大包容融合的理想亲身传递给学生。
  作为700实验室的责任老师,他鼓励学生自我管理,形成了一个别具特色的学术交流圈。每当参加大赛时,学生们就自发地寻找有相关技能的学生进行内部授课,甚至跨年级,跨专业,跨学校地进行交流合作。“这个氛围其实是非常有意思的一件事,学生就会觉得在黑大很有意思”。
  由于这份炽热的黑大情怀,无论是站立在讲台上见证春秋寒暑,还是投身于科研无畏日夜炎凉,他始终带着对母校的拳拳爱心一路向前。二十年的坚守,难以枚举的科研成果,朱勇教授以己之心矢志不渝地化作一颗明星,闪耀在黑大的天空中。
  岁月流转,光阴铄金。回首风雨兼程,时间激荡起难忘的记忆,唯有赤子之心成长为难以磨灭的光华印记。大音希声,大美无言。昨日的滴水之恩变作今日的涌泉相报,曾经的莘莘学子支撑起母校的坚强脊梁。朱勇教授不忘初心,秉道直行,深情地诠释着黑大情怀,与我校众多默默耕耘、不求回报的前辈同行们一起缔结着更好的未来!

黑龙江大学 版权所有 

北京华文科教科技有限公司仅提供技术支持,图文与本公司无关

京ICP备12019430号-7

本期已有8812次访问,全刊已有3031794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