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大学报》  
上一期    下一期

舌尖上的黑大,怎少得了你!

记我校饮食服务中心
   期次:第633期   作者:武梦瑶   查看:109   

   

    伴随《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的播出,舌尖文体与舌尖话题再度成为焦点。高校学子纷纷用浸透深情的味蕾创作出各具风格、各种版本的“舌尖上的母校”。大学生与校园之间的精神交流和情感沟通,借由穿梭在食堂的脚步与流连在舌尖的滋味,得以真切生动的再现。
   

    于是有人问:如果拍摄一部“舌尖上的黑大”,究竟哪种美食会被收录其中?所谓众口难调,答案定然莫衷一是。但,无论我们的镜头是从清晨的校园开启,还是在翻炒着色香味的后厨切入,有这样一群人必然不可或缺。他们,为来自天南地北的学子精心烹制出融化味蕾、酿造记忆的黑大味道,并在日复一日的奉献中,用爱心、慧心和诚心守护这味道——黑龙江大学饮食服务中心的员工——舌尖上的黑大,怎能少得了他们!

“无可替代”的安全无忧

    食堂是黑大人一年之中去的最多的地方。尽管网上订餐还不算贵,尽管学府四、检测路的小吃摊总是飘散着令人难以抗拒的浓香,但终不能取代食堂在大学生活中的地位。问及原因,有人答“便利”,上下课途中就能顺便解决吃饭问题;有人答“健康”,相对于高油高热量的馆子饭,食堂餐虽清淡却也清新、多样;有人答“实惠”,性价比高还能打半份……不过,几乎所有人都这样回答——安全。
   

    满足口腹之欲的需求须以安全为基础。对此,即使那些抵不过馋虫诱惑而光顾路边摊的学生也承认,“已选择性忽略了原料质量和卫生情况”。如此,吃在食堂的优势得到了最全面的彰显,信得过和靠得住的饮食安全性成为大学食堂的标签,更印证着高校餐饮工作人员兢兢业业的良苦用心。
   

    黑龙江大学饮食服务中心执行一整套严格的食品生产加工和日常卫生管理规定。食材选用采取招标方式,引进资深大企业,并与之建立诚信档案;校内所有餐厅均配备臭氧洗菜机,确保清洁的同时清除农药残留;餐具清洗规范执行“一洗、二刷、三冲、四消毒、五保洁”的流程,要求在水温达到 85℃的状态下施以消毒和烘干处理;聘请专人对食品安全和卫生情况进行监督监测,并设立化验室和质检工作组。可以说,中心从完善自身建设的“入口”关做起,为广大师生牢牢守住了食品安全和餐饮卫生的“入口”关。
   

    连续多年,我校在黑龙江省药监局组织的量化分级管理评定工作中保持着“A 级单位”的诚信与荣誉,在教育厅面向全省高校食堂开展的标准化验收评比中名列前茅。

大锅也能炒出拿手菜

    今年5月,黑龙江大学官方微博推出专题《我的大学食堂》之“每天一个拿手菜”。回酥丸子、鸳鸯豆腐、糖醋排骨、鱼香土豆丝、清蒸酥肉白菜……借助图文并茂的新媒体平台,一道道兼具颜值和口感的美味迅速风靡校园。当同学们发现这些菜品居然一直“藏”在每天都去的食堂时,纷纷在微博中感慨:“不是生活中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以往提到食堂,绝大多数人的第一反应是大锅菜;而观感与口味欠佳,的确成为一些大学生鲜少光顾食堂的理由。为此,饮食服务中心的领导和一线工作人员下了决心,动了脑筋,一定要把“大锅菜”做出好滋味。长期的学习交流和管理经验使他们意识到,加强业务培训和骨干培养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近年来,中心先后邀请了来自山西国际面食培训学校以及曾指导2008 年奥运会运动员餐饮工作的国家级面点专家,从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层面讲授多种特色面点的制作方法及工艺诀窍。与此同时,中心每年都举办员工厨艺大赛、卫生服务知识竞赛等活动,通过各种渠道提升餐饮服务人员的职业技能水平和服务质量。
   

    2012 年,黑大饮食服务中心选派三名厨师长杨昌江、张勇、倪林林及面点师凌国梅代表学校参加了“第二届中国高校烹饪技术大赛”,并以跻身团体三甲的优异成绩再次印证了中心的业务实力。随后,四位参赛大厨的拿手菜红烧肉、酥肉、扒肉、烤鸡腿、溜肉段、狮子头及老式月饼、菜团子、桃酥等被评为校级传统金牌菜式,面向全校师生开放。单听这琳琅满目的菜名,就已经令人食指大动了。

用心动脑做好服务

    跟踪式的采访让记者真切体会到了食堂工作人员的辛苦。负责煮粥和制作面食的员工上班时间为凌晨两点,多数人可能会一直工作到晚六点半;有的售卖窗口因靠近后操作间而长时间处在高噪音环境中,那里的员工依然面带微笑服务师生;大多数保洁员年近五十,却有着不输年轻人的干劲,她们细致工作的样子如同正在清洁自家的客厅;一食堂管理员翟强是同志们公认的“标兵安全员”,他总是第一个来最后一个走,每天都坚持把餐厅和厨房的重点安全部位巡查一遍……这是一幅各司其职发光发热的群像图,却无处不凝聚和彰显出一份共同的品质,一种共通的精神——踏踏实实把活干好,认认真真把事做好。黑大后勤人传承和发扬的就是这种默默奉献的“老黄牛精神”。

    服务育人的更高层次是主动服务,是动脑筋、想办法搞好服务,是贴近学生的需求创新服务。为此,中心会由总厨师长团队结合季节、地域特点创新菜品。比如,东北的秋冬雾霾严重,食堂就先后推出鱼香三丝、火腿冬瓜、肉丸蒸胡萝卜、银耳粥等清火润肺的菜式。对于学生最为关心的性价比问题,中心施行了“农校对接”的采购模式以减少流通环节,并引进臭氧洗菜机、切丁机、米饭生产线等,通过机械化操作代替人工实现降低成本。以哈尔滨传统名吃锅包肉为例,食 堂外包窗口与校外餐厅所提供的菜品分量相当,差价却达 16 元;而普通窗口每份 3 两,售价为 4.8 元。
   

    此外,开放后勤服务热线,设置餐饮服务意见薄,食堂每层均提供免费的汤、白水和姜糖水,安装供学生随时加热食物的微波炉,格致园二层餐厅提供夜餐,还有每年寒假为留校学生筹备的年夜饭和饺子,还有建设得越来越好的清真食堂和每年古尔邦节为穆斯林师生烹制的特殊餐饮……细数饮食中心的贴心服务,每一项都浸透着关爱与温暖,于细微处印证着后勤人的朴素情怀。

真情互动旨在育人

    后勤保障处副处长安树宝认为,“高校餐饮是经营、管理、服务育人的统一整体。经营是形式,管理层保证服务是表现,育人是目的”。作为高校后勤服务的重要分支,饮食服务中心的领导和员工始终以师生利益至上为宗旨,以实现育人目标为己任,准确定位,发挥优势,积极打造服务育人和管理育人新阵地。中心与校团委生活部合作,迄今已成功举办了十五届校园饮食文化节。在文化节的系列活动中,“心相厨”带领大学生走进食堂后厨,让学生烹饪迷过了回大锅炒菜的瘾 ;由学生投票的“十佳窗口”评比,则让员工更多了解到学生的喜爱和需求;在今年 10 月份举办的“我的家乡菜”活动中,食堂的师傅不仅为想吃家乡菜的同学提供点菜式服务,更虚心接受品鉴,使异乡学子在味蕾与心灵的双重慰藉中体会到家一般的温暖。以此为契机,包括辣子鸡等菜品在内的地方菜在校内食堂推广,深受师生欢迎与好评。
   

    为进一步在校园中树立“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文明风尚,中心把食堂这一最易发生浪费现象的地方打造成了倡导节约的宣传阵地。一方面,依靠技术手段和身体力行,最大限度杜绝食品在储存、加工等环节的浪费;一方面,通过制作和张贴主题海报,寓教于生活,宣传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理念。近期,食堂还推出了一种船型餐具,特殊的设计使每餐的“折箩”大大减少。同学们对此反响热烈,“食堂有高手,餐具也卖萌”的惊叹中难掩对这份用心的赞许。
   

    “舌尖上的黑大”,是一部与时光同长的纪录片。酸甜苦辣咸,人生的五味借由菜肴从年轻的味蕾直抵年轻的心灵——这是每一个黑大学子都难以忘却的成长味道。同样不忘的,还有那些为成长护航的平凡又可爱的人们。正因有他们,大学的记忆才格外有滋味。

 

                                                               

黑龙江大学 版权所有 

北京华文科教科技有限公司仅提供技术支持,图文与本公司无关

京ICP备12019430号-7

本期已有4340次访问,全刊已有3049041次访问